夏小满一笑,道:“都说了不是敲打。就是不说重话,点到为止,才能看出来谁是守规矩的呢。”
小韦嫂子不由愕然,欲擒故纵?!二奶奶这是动真格的准备撵人了?她心里不由揣度着,是不是也有不开眼的触了二奶奶的霉头。
青樱摇了摇头,低声道:“二奶奶,不是奴婢说嘴,这人心深浅……”
夏小满也叹气,她也知道人心不可测,所以也没一下子丢出重磅炸弹轰人家去,怕一下子炸出刺儿头来,反而不好收拾,这话也不过是跟着青樱和小韦嫂子说了罢了。她本意是防患,也是试探,多少也有些欲擒故纵,等着抓了证据才好叫人心服口服。可真做出来,效果什么样,实在难说,全看分寸拿捏了。
“我知道。”她只道:“所以只和你们这么一说。咱们且看将来吧。”她不想再纠结这个问题,迅速结束话题,转而问小韦嫂子道:“船上的东西收拾出来没?”
小韦嫂子忙道好了,出去取了清单来,道是只等着这边把给各家送的礼分出来,好再分别入账。
夏小满和青樱商量了下,因想着明日大小姐年诺就过来了,这边还有什么人家是要走礼的,怕是要她来指点,不如这礼先不分,明日得了准信儿一遭分了送去,免得送礼有了先后,倒叫些小心眼的人挑理。
而后便是商量仆从分房,下房就在二门外,夏小满和青樱便一道出去瞧了一圈,一手掐着宅子图纸,一手拿着花名册,一户一户商量着,有几间独立小院就给了几个管家,这倒无可说的,而这从年府跟过来的人,除了几个单身小厮,大抵是合家过来的,不止是媳妇还有孩子,便就尽可能安排一家人住一起。
好容易分派完,夏小满瞧着一处标记,问道:“这是什么?”
青樱瞧了,笑道:“是冰窖。因在地下的,故做个标记。这地窖门不起眼,逛园子时也未能瞧着。”
夏小满来了兴致,想着去看,好谋划她的制冰大业。
青樱忙劝道:“冰船比咱们早到的,窖里已是放了冰的,冷得紧,二奶奶还是莫要去瞧了吧。左右就是那般冰罢了。”
夏小满笑道:“因为没见过,所以想看看。咱们穿厚些,估计没事吧。”
她以前在零下三十几度时候晚上看过冰灯,在冰城堡里呆着,那才叫冷,比冻库还冷,相机冻得镜头都打不开,她还是挺了近俩小时。这会儿只是去看看冰窖,就一会儿,该不是大问题。
青樱本不肯,但见她一脸好奇,执意要去,只得应了她,叫人开箱子拿了最厚的衣衫斗篷出来,又叫换了皮靴,这才带了她去冰窖。
这冰窖设在地下,为了隔热保温,挖得像迷宫一样,拐了几拐,前后三道门,层层密封,都是叫两个小厮合力推才推开厚重的门,而越往里走越是寒气逼人,到了最里面已是觉得汗毛孔都带冰碴了。中心地带分了四个窖,三大一小,堆满了一尺见方的冰块,从底码到顶,冰块之间都是拿草席隔着,以避免冰融化再结冻后黏连。
小窖里冰不多,又有几个半人高的大鼎放在一旁,上面扣着盖子,夏小满瞧了两眼,没看出来是什么,因着里面实在太冷,又有些低氧,呼吸不畅,她便忙退了出来。
待回到院里,换了衣裳,夏小满才问小韦嫂子和青樱道:“那几个大鼎做什么的?外面堆的冰是纳凉用的,那里面放的是能吃的?”
小韦嫂子笑道:“二奶奶,那是冰釜,天热时存吃食用的。”
————不算字数分割线————
PS:1、卡文了。抱歉。这章推翻了一次,可还是……哎,叹气,我很抱歉。
2、没船戏……甩汗……我没说今天有船啊……望天……
好吧,不负责任的说,这么写的目的是为了把两只安排在一块睡。可多暂睡……哎……这不是需要契机么。不然就是婚内QJ了……甩汗……
关键,你觉得小年真能强得了小满么……
3、纯技术注解:
(1)正妻是住正房的!要不能叫“正房”么。妾为啥叫“侧室”呢?对吧。
(2)二房住东厢。《红楼》第六十八回,开篇就写凤姐收拾了东厢准备给尤二姐住。
(3)妾室应该是跟着主母是一个院子,《红楼》第二十回,贾环数钱回家被赵姨娘骂那段,写了凤姐从赵姨娘窗根底下过去,听到了赵姨娘母子的对话,那赵姨娘当是同王夫人在一个院子里的,不然凤姐没事跑赵姨娘院儿去“路过窗外”干嘛?
这是大家族在一起,若是独门独户,房子多妾室也多,既然分几房姨奶奶,那就应该是分院子的吧。
一个大院……那是单身宿舍……囧……
(4)至于孩子,《红楼》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那段写的,巧姐住在正房东边里间屋。
不过那种房子格局也不太一样,看了看故宫也知道,那是几层套的屋。东北农村,那样的房子,我亲戚家是隔出两个厅+六个屋来。
今儿实在没空考据了,我自己琢磨了一会儿,觉得子女住东厢也说得过去,不影响父母那啥,咳咳……所以就这样了。
有资料的朋友请指正。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