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 / 1)

“请帖?”陆柒柒看着那烫金的帖子,觉得有些奇怪。 自她成亲后,便很少出门会客,不是她不想而是没人请。按说夏天正是赏花的好时候,听雪燕提过,勋贵世家的夫人和小娘子们隔三差五就聚在一起。 “福阳长公主请你明日过府赏花。”独孤正浅浅一笑。 陆柒柒挑眉,这是投桃报李?她想了想摇头道:“还是算了,明日申莲儿入府,我若不在,父亲和母亲又要抱怨。” “不必理会前院,我已禀报祖母,祖母派钱嬷嬷陪你一起,宫里的规矩她最懂,有什么不懂得可以问她。”独孤正语气里带着暖意。 陆柒柒眉头依旧紧皱,长公主府光听着就吓人。她刚解了圣上和安平王的燃眉之急,便接到帖子,还真是现实。 原本对福阳长公主有七分敬重,看到帖子后,便只有三分。 趋利避害是人自保的本能,可若浮于表面,就让人难以接受。 不管是十万两还是五万两,陆柒柒嘴上说着讨要,心里却知道这钱打水漂儿,要不回来。 福阳长公主想用一场宴会给自己做脸,换做别人可能会受宠若惊,可在陆柒柒这狗屁不如。 “明日人多眼杂,我……” “不必紧张,凡是有我。”独孤正打断陆柒柒的话:“别忘了,你是南阳候世子妃,不可能一直躲在府中不出门。” “先说好,我脾气不好,若给你闯祸不许骂我。”陆柒柒仰着下巴警告。 “好,不骂。”独孤正笑着摸了摸陆柒柒的头,青丝在他指尖划过,带着淡淡的茉莉香,他心里暗暗欢喜,那个狡猾的小狐狸,终于不咬他了。 陆柒柒不知独孤正的心思,她现在满脑子都是明日的宴会。 翌日,陆柒柒人还未醒,冷风便带着人进来,京城流行的衣服首饰簪花一样不落地摆在一楼。 雪燕见了都咋舌,世子爷这是转性啦。 陆柒柒洗漱用早饭的时候,听到雪燕的禀报,刚开始并未在意,直到她看到那些衣服,才明白为何雪燕滔滔不绝。 那淡紫色的流光裙,只是静静地放在那就让人看着喜欢,穿上后更是轻如蝉翼,光滑柔软还不贴身,陆柒柒不明白古人如何织出来。 雪燕笑着拿起镶嵌紫色宝石的梨花簪,插入陆柒柒的发间,忍不住赞叹:“主子,您真美,九天玄女都没您好看。” 陆柒柒浅笑:“你家主子天生丽质,这些都是陪衬。”不过,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可有说不上来。 穿戴整齐后,陆柒柒照例去世安院请安。 刚到世安院门口,便见钱嬷嬷迎上来,大声道:“世子妃您来了。”说着就对陆柒柒使眼色。 陆柒柒皱眉看了眼大厅。 钱嬷嬷压低声音道:“一大早二夫人带着二小姐就来了,闹着要跟您一起出门。” 陆柒柒皱了皱眉,自上次两人联手后,二夫人很少与自己冲突,如今申莲儿入府在即,她却缠上自己…… 陆柒柒拍了拍钱嬷嬷的手,示意她稍安毋躁,她提裙进去。 沈老夫人高坐在圈椅上,一脸的不悦,二夫人挨着沈老夫人,眼圈泛红,像是刚哭过。三夫人坐在下首兀自喝茶,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旁边的独孤莲和独孤浅还有刚回来的独孤瑶都默默地坐在边上。 陆柒柒进门边屈膝边笑道:“祖母,孙媳给您请安。” 沈老夫人见陆柒柒来了,身子靠向另一侧懒得打理二夫人:“快坐。” “这流仙裙穿在嫂子身上真好看。”独孤莲率先开口,一双眼睛黏在陆柒柒的衣服上。 二房虽掌管侯府的铺子,好东西自然是见过,独孤莲不是眼皮子浅的人,一眼就认出陆柒柒身上的流仙裙。 这也不怪独孤莲,二房虽有银子,可也不是什么都能买到。 陆柒柒身上的流仙裙听闻是七种蚕丝织成,每一种都看似无色无味可拧成一股的时候便呈现淡紫色。 因为工艺复杂且难成型,故而千金难得。 不过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就是有钱都买不到。 陆柒柒根本不值身上衣服的价值,要不然早供起来,她点点头:“嗯,确实好看。” 二夫人越看越眼红,嫉妒的目光恨不得烧死陆柒柒,奈何她是长辈不能与小辈计较,更何况今日她还有重要的事。 她轻咳一声看着陆柒柒道:“世子妃这是去哪儿?” “去参加福阳长公主的宴会。”陆柒柒说得坦然。 “母亲,您瞧我没说错吧。”独孤莲指着陆柒柒道。 沈老夫人眉梢倒立,面上含着怒气,不等她发作,陆柒柒天真地问道:“我参加福阳公主的宴会有错吗?” 二夫人哪里管这些当即责备道:“如今世子妃是侯府的掌家人又是几位小辈的嫂子,有宴会自然要带着她们几个,怎么能自己一人独去。” 陆柒柒一脸的疑惑,看着老夫人问道:“祖母,难道二婶婶不带二妹妹去吗?”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脸色五颜六色。 二夫人当即捏着帕子哭起来:“二爷在外面替侯府奔波,我们娘俩一年半载也见不到人,没想到如今还被人嫌弃,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同二爷一起。” 陆柒柒挑眉:“二婶婶这话就奇怪了,二叔在位奔波确实辛苦,可每年送回来的银子却一年比一年少,今年更是只有三万两,还不如京城一家普通铺面的盈利,既然二婶婶想二叔不如叫回来,我正好也问问,侯府的营生到底哪里出了错。” 她面对医院里的医闹都能有条不紊地顶回去,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后宅妇人。 在陆柒柒这,有理没理她都有理。 三夫人嘴角微扬低头喝茶,她就知道世子妃不好惹,方氏这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陆柒柒看着沈老夫人正色道:“祖母,二叔管理侯府的营生多年确实辛苦,不如将京城里的铺子和庄子交给三叔打理,也好让二叔有时间回家与二婶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