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认识哑巴(1 / 1)

按理说现在董家文化最高的人,除了她本人,就数李长生了。有她和村医两个人辅导,李长生短期之内学识可谓是突飞猛进的增长。 反观哑巴小伙子,无论李长生写什么,他都能看明白,表情上没有一丝迟疑和茫然。他又是在哪里学的识字呢? 李英兰心中种下疑惑,对哑巴小伙子愈发好奇起来。 “哈哈!婆婆,我和文鹤说好了,等我学医有成,第一件事情就是帮他治好嗓子。” 李长生似乎交到了一个不错的朋友,他兴奋的跳起来告诉李英兰这个喜讯。 李英兰眸子一眯,笑着对小伙子道:“文鹤?原来你叫文鹤呀?很好听的名字。” 小伙子被夸得脸红,他摆摆手示意自己该走了。 李英兰看两个人念念不舍的样子,忙善解人意的说:“长生去送送他。” “好!” 李长生撒欢似的一阵风追上符文鹤,李英兰笑着扫了一眼他们两人的背影,两个小子勾肩搭背的凑在一起。 最近她发现李长生变活泼了,这点变化让她很放心,想来在和村医一起学医,是让他变开朗的原因吧。 “小花生,你今日可有练字啊?” 蹲在地里玩蚯蚓的董花生突然被奶奶叫到,他后背拔凉拔凉的,磨磨蹭蹭站起来嘟着嘴,替自己找补。 “阿奶,今日家里人多,我便没有练字。” “哦,这样?那眼下没什么人了,你过来写给我看看!” “啊?” 董花生一脸不情愿,卖力的凑在李英兰脚边撒娇:“阿奶,马上就天黑了,明日再写行不行?” 李英兰严肃的摇头拒绝这个提议:“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小花生你不是答应奶奶要喜欢读书写字的吗?怎么才几天的功夫,就不想坚持了?” 董花生鼓了鼓腮帮子解释:“我没有,阿奶!你不是晚上从来不让我们练字的吗?” 李英兰闻言,先是一愣,心思一转,又道:“晚上练习写字的确伤眼睛,但是你要明白,今日事,今日毕。” “你今日少练的叠加到明日,明日新学的字,有如何能写好?等你越欠越多,一年到头也补不完了。” “好吧!” 董花生拗不过奶奶坚持,认命的开始拿起树枝,在地上一笔一划的写字。 李英兰在旁边盯着,有哪个字写浮躁了,没有写好,她就让小花生重新写。 等李长生回来的时候,刚踏进院子就看见哭花脸的小花生。两个小娃四目相对,董花生觉得丢人,忙偏头不理人。 李英兰看见这一幕,朝李长生挥挥手。 “过来,把这几个字写一遍。” 一样的字,李长生写的又好又快,李英兰这才道出自己的用意。 “你看,熟能生巧,小花生你不经常练习,写的就不如长生好了。你们都是一样聪明的孩子,要一起进步知道了吗?” 董花生羞愧难当的点头,李长生笑道:“我也来陪着一起练字吧!” 也不管董花生同不同意,就蹲在旁边,开始写今日所学的新字。 李英兰看着朦胧的月光,意识到他们家晚上若一直没有灯火,还真是不方便。 但没有地方买蜡烛,又该怎么样才能做出灯呢? 夜里躺在床上,李英兰还在思索这个问题。 “算了,先去白玉空间里面,看看书房有没有相关的书籍,记载得有古法制作吧。” 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空间书房。 经过翻找,她的希望没有落空,她手捧一本很厚很厚的古籍线装书,按照目录真的找到了有关于猪油灯的做法。 李英兰大喜过望:“原来猪油就可以做灯啊!” 她通读之后,确实做灯的材料都可以凑齐,便开始背诵操作步骤,把做灯的法子记在脑海里,这才放心离开空间。 一觉睡到大天亮。 李英兰吃了早饭的头等大事,就是做猪油灯。 先舀出一小勺猪油,在土陶做的小碟子上,又从杨氏给的碎布上抽出一根棉线,浸在猪油里面。 等棉线全部吃透了猪油,李英兰擦了擦火折子,只听噗的一声,棉线做的灯芯,真的燃起来了。 火苗不算大,明明火房没有风窜进来,火苗还是忽闪忽闪的。 “效果不太好,但总归有了能照明的油灯,先凑合着用吧。” 一口气吹灭猪油灯,李英兰正高兴自己达成一个小成就,耳朵一动,听见打远处越传越近的说话声,仔细一听,能分辨是董有林和方桂香两口子在唠唠叨叨。 董有林大怒:“这帮人嘴真欠啊!咱娘又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愣是被她们说的不堪入耳。” 方桂香冷声:“哼,我看他们巴不得把咱们家踩在脚下。” 她用手肘捅了捅自己丈夫:“嗳!等会儿回家,你千万别当着咱娘的面说这些闲言碎语知不知道?” 董有林哼哼两声:“我心里有数!你也要小点声,免得咱娘听了生气。” 李英兰听了这么一耳朵,便猜到外头又有人在传她的闲话了。 她也拿这帮人没办法,嘴长在别人身上,要怎么说她哪能时时刻刻的管着? 反正她也不在乎外人的看法,她若是生气,只怕早就气死了,把自己家的小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她仿若未闻的做自己的事情,叫董有果出来烧了一大锅水,母女两人一起处理竹笋。 董有林前脚刚回家,陆红秀后脚就到了,这次他还领着自己儿子,赵远一起前来。 李英兰起身相迎:“红秀啊!你咋得空来窜门了?你家远儿今日休沐?” 陆红秀领着儿子进院子,笑道:“是啊,他说一定要亲自过来谢谢你。” 李英兰毫不吝啬的夸道:“真是好福气,有这么个有出息,又孝顺的儿子,休沐还想着回来看你。” 陆红秀被夸得心里火热,原本想来盘问的心思,消减了一半,一双眼睛好奇的看着地上堆满的竹笋。 “已经过了吃春笋的时候,你还要这些回来干嘛?” 李英兰并没有隐瞒,如实相告:“嗐,我想做点干货,以后想吃随时都能吃上。” 陆红秀不是很同意,在她看来过了时节的笋子味道就不好了,没有必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