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白糖作坊(1 / 1)

进内院,她看见董佳音拿蒲扇对着绿豆粥扇风。 “阿奶~我就想吃口凉的。” 崔嬷嬷教导的是淑女之态,炎热的夏日也要捂紧领口、袖口。 她现在身上穿的是三层纱衣,依然能清晰感到后背丝丝冒汗,有风扑来还裹挟着热流。 “阿奶~在崔嬷嬷家我热得快晕倒了。” “行,晚饭给你做凉菜。” 走进火房,她系上手工做的围裙,这是她去年研究白糖时,为了不弄脏衣裳让杨氏缝的。 鲜嫩翠绿的莴笋刮去外皮,再用铁刨子擦成长条丝,用蒜泥、小米椒、香葱等调味酱汁,最后点上香油。 锅里炖了一只老母鸡,鸡熟了捞起来做白切鸡,调制蘸料放在小碟,鸡汤汆烫小白菜浇面条。 晚饭主食有绿豆粥和鸡汤面条,董有林刚爬上北崖坡,闻着浓郁的香气就知道是娘回家了。 四个人饱餐一顿,董有林抢着去刷碗。 李英兰把空间里面,自己用木制离心机甩出来的白糖取一些,招手叫董有森进屋谈心。 李英兰顺手斟茶,对儿子开门见山道。 “中间商的生意看你干得有声有色,可见是从中得了小利,娘想投资你壮大这门生意。” 从提出想法,他默默忙活快一个月,到现在真正的盈利是13两银子,大头从竹雕笔筒来。 意外得到老娘的表扬,董有森心里微微一喜。 董有森做中间商,全凭一张嘴,也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他先说服鱼井村的村长,让他帮忙游说村民,才顺利收到货源。 去出货时无需如此麻烦,全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别人掏腰包,得了钱他又凭着信誉分账。 大家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循环关系,这摊子生意就撑起来了。但其实他缺钱扩大,单纯挣小钱不是他想要的。 一听他娘愿意出钱投资,他喜上眉梢的搓搓手。 李英兰不逗他,将一百两银子摸出来。 “这……” “不是全给你。” 执盏吹散茶气,李英兰浅抿一口,才交代。 “七十两付给崔嬷嬷,剩余三十两给你。” 董有森不是第一次摸整百两银子,他现在的欣喜不比之前少,谁不喜欢银子呢? 爱不释手的磋磨一下,才满足的揣进怀里。 掌心里传递着茶盏外散的温热,李英兰好笑的看着儿子,以她的了解,银子不会被他乱用,现在没有杨氏,更放心直接交给他。 启唇交代起另外一桩事。 她取出一只抹布小口袋,卷下边沿,将里面装的物品展露。白糖的结晶体不大块但粗,没有精盐那般,摸起来手感绵软。 乍一眼之下,董有森惊呼:“是海盐吗?” “先尝一尝。” 指腹沾取一些放入口中:“甜!我从未没见过白色的糖!这是用什么做的?” 李英兰回答得很含糊:“甘蔗。” 原材料是甘蔗没错,但工艺极为繁复。要历经甘蔗到红糖,红糖到冰糖,冰糖到白砂糖的演化。 红糖是深红色,由它制作的老冰糖是淡黄色,再用老冰糖加工凝结才最终形成白砂糖。 古人虽有制作白砂糖的历史,但是看董有森的反应,可见临安还没有白砂糖问世。原主的过往记忆里也没有白砂糖,所以她决定拿出来挣快钱。 “儿子,娘想出售调味品。但又不想它被某一些逐利的商人垄断。” “所以,你找陶土工艺好的匠人,批量生产一样体积外观的陶罐,我们烙上自己的标签,由你来出售货源。” 娘要把大生意交给自己做,董有森抑制不住的激动,他心潮澎湃的使劲点头。 李英兰看他像是被喜悦冲昏了头,只得提醒。 “白砂糖价格贵是毋庸置疑的,娘负责货源和培训工人,你来负责打开销路,能行吗?” 董有森再三保证:“儿子一定行!” 开一家白砂糖作坊的想法,就如此有了雏形,李英兰并不想让这味作料被炒作成昂贵的珍品,所以一开始她就放弃了和大商户合作的想法。 她不想签订任何契约,将制作方法和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将白砂糖推广至全国的基础。 董有森离开,她开始考虑招聘头一波学徒的办法,以及作坊建设问题。 第二天董佳音去上学,手里多了一只水果罐头,里面是水煮的蜜橘,还有一盒金灿灿的凉面。 孙女一走,李英兰直接到村长家,她来找毛二河,要在村里搞大动作,必须交代一下。 “真的建立制糖作坊,对咱村来说是好事。” 毛二河此时的言行举止,都透露着其父的影子,看起来他像是模仿父亲,来寻找安全感。 他也是想做好村长的吧! 李英兰如是想,对毛二河和颜悦色的笑了笑。 “我要制作的工序是机密,所以学徒会从村子里选拔,届时我希望村长能做担保人。” “当然,也不叫村长白忙活,只要有一名学徒正常出师,在作坊上工满一年,我愿意出1两银子做为担保费答谢村长。” 李英兰压根不在乎这点钱,培养人才是推广白砂糖到全国的中流砥柱,忠诚人才是无价之宝。 “婶子,您叫我二河吧,一口一个村长的……” “不行,若是谁带头不叫村长,难保村民不会互相模仿,岂不是失去威信?” 李英兰既然已经帮助他上位,说什么也要支持他,在村子里树立威信。 毛二河灵机一动:“婶子我觉得您说的事儿可行,对全村来说是大好事,我属意代表全村入股,就用南北角的荒地,在上面上建立作坊。” “我代表全村出地,号召大家建设作坊!” 听罢,李英兰觉得毛二河成长了。 他如此做,无疑是让自己记住,毛家也有参与其中,作坊不再是私人意义上的营生,它关系到整个村子的振兴。 “可以,我同意村长代表改茶村加入,但是任何人不得插手作坊的内务和外务,盈利后每年我会给村子分红,就算是出地和集体保密工序的酬谢。” 她先一步许诺,好叫所有人都绑在一个绳子上,防备有目光短浅的宵小,将作坊的秘密出卖。 毛二河很高兴,董家人真的很好,他爹从前干下的蠢事,自己还记忆犹新,董家却像是忘记了,愿意伸手拉整个村子一把。 村民们有钱了,改茶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