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以海为题(1 / 1)

李英兰听了这句话,更在心尖看重桑子舟。 这种对土地的热爱,与对百姓的赤诚之心,实在是难得。 在官场上不浮躁的人,愿意脚踏实地的为百姓谋福祉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白薇小声议论:“这句诗简单易懂,我没读过书的人都听懂了,作此诗者,一定是好官。” 说到这里,对上桑夫人的视线,白薇爽朗一笑:“桑大人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官。” 桑夫人面上的喜色更盛,对白薇颌首微笑。 董佳音闻言轻轻的点头,嗯了一声算是肯定。 一直注意佳音举止的桑种柳,明明知道她点头是在夸他爹,却感觉跟她夸自己似的高兴。 他想考中了乡试和会试,不管成绩怎么样,他都要报名到司农署任职,给他爹接班。 下一个人轮到桑种柳,他含笑作答:“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他在借古喻今,其中隐含了他刚才想进司农署接班的想法。 若是有惺惺相惜的人,自然能听懂。 眉眼四下一扫,发现宋公子和古公子都在他看,董佳音和宋海月也在看他。 特别古公子和宋公子两人的眼神里面,带着刚才没有的敬重。 “桑兄大义!”二人对桑种柳作揖。 果然年轻人,最懂年轻人。 接下来,轮到古夫人,作为山长的夫人,自然有才华:“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这让李英兰对此妇人有点认识:“古夫人内心柔软一片,对草木这般爱惜,想必对身边人更是好的没话说了。” 大家齐齐点头,表示赞同。 紧接着轮到古公子,宋海月下手位,紧张的拽紧手帕,竖着耳朵听他说。 古公子身为山长的儿子,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悠悠然然的念来。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正巧,宋府栽种有紫薇花,宋海月听见这句,当下就断定古公子喜欢紫薇。 紫薇是紫红色居多,在枝头上一簇簇的甚是好看,她也喜欢观赏这种碎花。 而且紫薇还是春天过后,为数不多盛放的花木,非常有观赏价值。 宋海月陷入沉思,觉得这一点,自己与古公子十分投契。 感觉有人在推搡自己,等她醒过神,正巧对上哥哥责备的眼神。 “到你了,飞花令久久不答,我要开始数数了!” 所谓数数,就是倒计时,在固定的时间内,无法作答,就判她输了。 恍惚间,宋海月转头侧目,发现古公子正在看她……他竟然看我了,他的黑眸深如寒潭,他不笑的样子,真的好神秘。 宋海月看痴了,她大哥的数数声也就此停下。 “宋姑娘你输了。” 一句话你输了,令宋海月找回了魂魄。 “我输了呀,唔……”她竟然没有意识到,古公子跟她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输了。 视线扫向面前的桃片糕,她端起来双手奉上。 “我输了,这份糕点让给你。” 虽然她不算是故意输给对方,但是此时的宋海月很享受这种互动,他们终于有接触了。 古公子面不改色的接下桃片糕,漠然的转头,目光直视前方,不再理会宋海月。 因为有人输了,秋字一题,来到宋海月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现场的情况,足以令董有果大松一口气。 果然如她娘所言,飞花令参与的人太多,未必会每一轮都到她这里,娘真是料事如神。 黏腻的看着娘憨笑,李英兰无语的叹气。 她的傻女儿呀,怎么自己来了好像跟从前一样笨笨的,也不知道她自己和赵远相处的时候,赵远和公公,婆婆会不会嫌她傻气。 李英兰莫名有点担忧。 第二轮要开始,这次宋夫人自己来出题。 “既然是我女儿输了,那便用她的名字来出题,这次就用海字!” 但凡是文官娶的夫人,在闺中多是饱读诗书,加上她们看书是为了明理,不是为了科举,学的内容多是为了风花雪月,附庸风雅,故此她们根本不惧怕任何题目。 一听是海字,大家脸上轻松,很快来到古公子这里,只听他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下可不得了,宋海月的脸蛋顿时羞红了。 这句诗落在她的耳朵里,成了海月同此时。 宋海月心里藏着小九九,她不可避免的误会。 古公子更是在最后一个音落下,也觉察出不妥来,他刚才只是顺嘴一说罢了。 余光一瞥,很清晰的能看见宋海月娇羞的垂眸揪手绢,古公子想解释,又觉得这里人多,会多说多错,索性就装作不知。 这一轮比较顺利,来到董佳音这里,她道。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大家听了有点莫名,桑种柳这陷入猜想。 她在南边有什么思念的人吗? 李英兰恍惚的看了看孙女,她们一家从古华县而来,古华县就是地处南边,难道她还记得故乡? 其实李英兰的故乡也在南边,不过是后世。 现场没有一个人追问董佳音,很快轮到了董有果,她抱着孩子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这也是在借古喻今,她其实希望赵远能离开青泥浦,就算不回临安,也可以去别的地方驻扎。 青泥浦实在不太平,她的孩子还这么小,不能没有亲爹。 在场众人都听懂了,大家不知该怎么说,大家都是有官职在身的,如果可以挪动,谁又不想走。 只是没有人敢往外说,连桑夫人都是关起家门诉苦,把离开这里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宋夫人和桑夫人,格外敬佩董有果的胆量。 最后轮到李英兰,她稍作思量,说了一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她说这句的深意是,她们家虽然不在这里常住,但是离开以后回到临安老家,还是会记得他们这群朋友。 在场众人听了无比高兴,大家坐下来结交关系,为的不就是关系的纽带吗? 见老夫人如此说,宋夫人心里乐开了花。 “您老年轻的时候,念过书,现在还能记住这许多,真是不容易!” 李英兰谦虚的摆摆手:“哎,让你们见笑了,我从前只是在员外家当丫鬟,跟着小姐念过几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