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选秀之事可提上日程(1 / 1)

一听到墨烟跟轩辕迟说话这不客气的语气,德公公眉头一皱,刚想要像以往那样训斥一番,就听到轩辕迟说:“瑶瑶喜欢,以后就让他们都跟着你!” 德公公:…… 不光是德公公被轩辕迟的举动和话语惊掉了下巴,其他的宫人也是如此,毕竟皇上在这次出去之前还是那个不苟言笑、冷酷暴躁的君王,他们作为皇帝身边近身伺候的人,自然是最了解他的性格和习惯的,当今圣上可是他们见过的最令人畏惧也最难伺候的主子,没有之一,而且皇上还有一个最大的忌讳,就是他不近女色,以前不是没有宫女心思活络,想要一步登天,飞上枝头变凤凰,于是寻找各种机会制造偶遇,企图获得皇上的宠幸,可是她们最后都没有好下场,最好的也就是赶出皇宫,最狠地也有直接没命的,自那以后,宫女们都老老实实的,再也不敢起歪心思。 真是没想到这样的皇上有一天竟然会对一个女人百依百顺,宠爱有加,宫人们眼观鼻鼻观心,都在心里默默记下了,面前这个女人是绝对不能招惹的,必须得捧着。 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墨烟对轩辕迟的重要性,于是接下来的一路,他们一直保持着一次又一次被惊掉下巴又接回去的心路历程。 皇上回宫且带回来一个女人的消息迅速在前朝传开了,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刑部尚书李大人和户部侍郎刘大人在宫门前碰上了,就此事还展开了一番讨论。 “李大人,早啊!”户部侍郎给刑部尚书施了一礼,刑部尚书摆摆手,两人一起走进了宫门。 户部侍郎落后几步,前后左右看了看,这才低声说:“不知李大人有没有听说陛下回来的消息?” 刑部尚书甩了甩袖子,“刘大人是想说陛下从民间带回来一名女子的事吧!” 这个户部侍郎家里有一个年满十六岁的嫡女,一直待字闺中,据说已经拒绝了很多去他家提亲的人,大家都在猜测他是有意将女儿送入宫中,所以才一拖再拖。 户部侍郎讪讪地笑了一下,“那刘大人对此事怎么看?陛下此番是对男女之事开窍了吗?” 刑部尚书捋了一把胡子,斜了他一眼,“陛下的心思岂是我等下臣可以妄加揣测的,刘大人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好,至于其他的事,自有更加合适的人去做。” 户部侍郎仔细思考了一番刑部尚书的话,一下子犹如醍醐灌顶一般醒悟了,连忙颔首道,“刘大人说的是,是下官逾矩了!” 刑部尚书一脸“孺子可教”的表情。 果然,上朝的时候,丞相赵勤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领头羊出场了,“陛下,臣有事启奏!听闻陛下此行带回一名民间女子,不知陛下对此有何打算?若是将此女收入后宫未为不可,毕竟陛下的年纪确实到了该为皇家开枝散叶的时候了,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机会多册封几个妃子充盈后宫,也好彰显我东篱国国威日盛,依老臣看,选秀之事可提上日程了!” 丞相说完,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们一个个都连声应和,他们中家里有女儿的早就有将女儿送进宫的打算,可惜从前陛下一直没有这方面的心思,这回好了,陛下自己开了先例,那这接下来的事不就顺理成章了嘛! 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家女儿获得陛下盛宠的那一幕,一时间心情激动起来,恨不得选秀即刻开始。 坐在龙椅上的轩辕迟将下面一众大臣的表情都看在眼里,等他们彻底安静下来,这才冷冰冰的开口说:“众位爱卿对朕的行踪可真是了如指掌啊!朕还想着这一路上也没有暴露位置啊,怎么偏偏就那么巧遇到了刺杀呢?哪位爱卿能跟朕解释解释,你们的消息都是从哪儿来的?” 轩辕迟刚说了一句话,下面的大臣们就全都浑身紧绷,心中大骇,再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皇上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他怀疑刺杀他的幕后主使就在他们当中,这个时候谁站出来那不是找死嘛!一时间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大殿上寂静得针掉落都能听的见声音。 轩辕迟接着说:“还有啊,朕想问问丞相,什么时候我东篱国的国威需要女人去彰显了,嗯?彰显国威的应该是什么?是我东篱国守卫边关的将士,是东篱国成千上万百姓的拥戴!朕看丞相真是年纪大了,老糊涂了!” 有句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轩辕迟是刚即位的新帝,现在的朝堂上有超过半数的大臣都是先皇时期的旧臣,他们因为觉得自己资历深,而皇帝年少,所以事事都想要掺和一脚,这其中尤以丞相赵勤最为明显,不但如此,轩辕迟甚至还怀疑自己一行人在船上遇到的杀手刺杀就是丞相派去的,看清了这些人真正的嘴脸,轩辕迟决定不再忍耐,自古皇权更迭都是要流血牺牲的,既然人家都想要他的性命了,他也没必要再维持表面的和谐了。 丞相赵勤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多同僚面前,被皇帝斥责,也是他自从当官以来的头一次,一时间胸中郁气难平,脸色胀红,低垂着的头连忙跪下说:“老臣知错,请陛下恕罪!” 嘴上恭敬地说着,可是只有掩盖在袖子中紧握的双手泄露了他真实的情绪。 “好了,丞相年纪大了,头脑不清楚也是情有可原,”轩辕迟摆摆手不耐烦道,“至于选秀之事,朕早就说过了,不管先皇都是如何做的,朕一心只想为国家为百姓多做一些事,沉迷女色实在不可取,更何况自古国家动乱大多都是祸起萧墙,后宫斗争不断,牵扯到前朝,朕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不想再走前人的老路,朕此次带回来的女子是朕千挑万选才选中的最适合做东篱国皇后的女子,不日朕将擢礼部举行封后大典,相信以后在朕与皇后的带领下,我东篱国会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