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集结人手(1 / 1)

“不错,不错。回头我去看看吧。” 到底是以后安家立命的根本,次日关嘉茂去转了转,最后敲定了城北的小院,作价100两拿下。 立契时,关嘉茂落了孙箫的名字。 孙箫一愣。 不过很快释然。 包括关嘉茂安排他去小院吸纳人手,明面上是开铺子卖货。暗地里,却找一些能用之人,慢慢养着。 孙箫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其实这种情况非常正常。一般大户人家添置财产,大多都不会落到自己名上。这也是为了避免自家成为商户,断了以后的仕途。 而买了下人,再安排下人出面经营。因为下人的卖身契牢牢撰在手上,也不怕对方会逃跑。 这时期的律法,对逃奴的惩罚非常残酷。 尽管当初关嘉茂“买下他”并没有索取任何凭证,更没有去官府备案。 可孙箫却觉得,既然他买了自己,他就是自己的主家。 帮主家做事,也是理所应当。 ——其实,关嘉茂根本没考虑这一层。 他把契书立在孙箫头上,自然是信任自己兄弟的缘故。 等以后有了自己的人马,不管将来如何,这一批人训练好了,总有能用到的时候。 孙箫却不这么想! 回头当真一面收拾铺子,准备开张。一面暗地里收留街上的乞儿。但凡发现好苗子,就带回后院好生养着。 之前地龙翻身造成的恶果终于出来了。 因为青黄不接,街边增添了不少新出现的乞丐。 乞丐嘛,大多都是穷苦人家出生,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家中实在揭不开锅了,或者出于种种变故,才被迫流浪街头。 为了能吃一口饭,不至于饿死,和野狗抢食也不在话下。 可现在,有人愿意出粮食“雇”他们,养着他们,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 一个个忙不倏地应下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警醒者。 按照关嘉茂的话来说,就是去留随意,不阻拦。 当然,离开了就没有了口粮了。 “当真让他们都吃饱?” 孙箫很惊讶。 “不用完全吃饱,六分饱就可以了。” 关嘉茂明白,一开始就不能养大了这帮人的胃口: “你要明白,我留他们,是过滤挑选适合的人才。将来,愿意跟着我的,就留下。不愿意的,你也不用阻止。流民很多,犯不着为了三五个不随大流的伤了彼此的和气。 瞧外面的情况,不定得哪日就变了天。驴蛋,我是拿你当自己人,才告诉你这些。反正你自己多注意些。 尤其需要重视的一点:一定不能让衙役给盯上了!” 关嘉茂递给他一个彼此都懂的眼神。 孙箫心头猛烈一颤。 突然想起了那场地龙翻身。大灾之后往往伴随着大疫。 眼下,大灾刚刚过去,如果随后再来场大灾…… 他忍不住一激灵,赶忙应下。 暗地里当真去安排人手,寻找适合的目标。 等那些乞儿被收纳后,他率先安排众人睡通铺。也没有按照关嘉茂说的六分饱,只是一天拿两个窝头吊着这些人的命。 回头等前院需要人手时,他再以物质奖励为基础,安排人做活儿。 这批人有地方住,有吃食,还有衣穿,更能时不时打打牙祭。 一个个都自在得很! 其实这批人的人数并不多。孙箫控制在十人之数。等这些人适应后,他才开始这些人深1入大街小巷,打探消息。 又继续吸纳新人,重复上述流程…… 一来二去,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初见成效。 等年底,孙箫通知关嘉茂时,他手上就已经有了近两百人的队伍。而且队伍还在迅速扩大。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这边关嘉茂时常早出晚归,自然引起了季月荷的警觉。 这几天一空下来,她就在盘账。 采买的货物和收益明显不对,中间,似乎有一个大窟窿对不上。因为她记得清楚,当初采买时,关嘉茂分明置办了十辆马车。 马这才是大头! 她想去找关嘉茂,到底因为重重顾虑,而歇了心思。 其实,她这趟外出收获也不少。 之前她投入的成本扣除后,她也额外多出了50两银子。 此外,家里还多了两辆马车。 ——家中一辆,小食铺来往拉食材一辆。 而这两匹马,都很瘦弱,明显是品相最差的两匹。 可关嘉茂每天忙碌,要么见不到人,要么见到了对方也是在辅导关老四和关老五。她也一直找不到机会。 就在她咬牙切齿的当口,陈大夫来找她了。 “你来得正好。” 季月荷看到人后只愣了下,随即就笑开了:“老三媳妇的肚子也大了,正好帮忙看看脉象可有异常。” “这事儿不着急,我来,是有另外一件事找您。” 陈大夫欲言又止。内心似乎很踌躇。 季月荷见了,忍不住打趣:“怎么了?咱们好歹也曾共患难过,怎么这么一副模样?” “委实是这件事吧,不好开口。唉……” 陈大夫叹息连连,“罢了。来都来了……是这样,你知道女儿家小产后,下 腹淋漓不净,出血不止。脸色恍白还低烧不退。该如何处置?” “什么,小产?!” 季月荷惊讶至极:“你怎么想到问这个?” “我、我就是好奇……” 陈大夫目光有些躲闪,“这不是前段日子得了您的土方子,师兄就急忙出了院门,说是要和谁探讨。我眼下想找个人问一问,也找不到人。所以才来找您……” “哦,原来是这样!” 季月荷点点头:“这种事,你应该处置得比我多才对。既然是小产后落下的后遗症,多半是要再吃些药把残留排出,再仔细调理一段时日的身子。难不成,你连配一副打胎药都不会?” “不是不会……只是没确定……” 陈大夫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话说了一半也不再多说。 季月荷也没再多问。 她又坐了片刻,就坐不住提出去看看冯氏的脉象。 冯氏的肚子已经显怀,脸色红润,母子康健,陈大夫连点药渣子都没开,夸赞了几句,又说了些需要注意的事宜,这才告辞离开。 季月荷把人送出门外。 陈大夫拿了诊金离开,回头又叫住了她:“关大娘,您这些日子,可曾见过您家大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