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思君不见君(1 / 1)

百里流云急得直转圈,眼看午休马上结束又不能将她扛回府慢慢哄。 “殿下,咱们去万福楼吃烤鸭,去紫苑湖游船,去清风轩看表演,你说什么我都答应你!” 程玉婉别过头不去看他,百里流云欲哭无泪,小时候她也没那么难哄。 “求我!” 程玉婉用余光瞟了他一眼,收了眼泪,嘴角露出戏谑的笑容。前世的三郎可是死皮赖脸对她有求必应的,不知眼前的三哥哥能为她做到什么地步。 百里流云瞪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五年不见小白兔怎么变成小狐狸了,还是她本来就是只半大的狐狸崽子。 “求你......” 低沉而沙哑的声音从他口中传来,夹带着沉沉的呼吸声统统传入程玉婉的耳中。程玉婉转过脸去看他,谁知百里流云也刚好抬眼看着她,两人突然的四目相对,把彼此都吓了一跳。 程阳本是想进来提醒两人午休已过,再有半个时辰学堂就要开堂授课,却正好看到两人姿势暧昧,他慌忙离开退到门外守着。 百里流云听到了门口的声响,猛地直起身子别过脸去,他今日真是颜面扫地了,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去低三下四地求人。 “殿下,我已经很有诚意了。” 程玉婉噗呲一笑,想起刚才他蹩脚的动作和不清楚的咬字,实在是难为一向桀骜不驯自视甚高的东沧太子。不过说到这诚意,却似乎没有一丝的真诚在里面。 “既然你说这是你的诚意,我也回敬你好了。” 程玉婉嘴角翘起,微微踮起脚尖,慢慢向他靠近俯下身子,在他耳边轻轻低语。 “我,求你!” 程玉婉的发梢轻轻掠过他的脸颊,拨弄着他紧绷的神经,软绵绵的声音让他热汗直流。如此炙热的引诱,百里流云真想就此沉沦,可他仅有的理智告诉自己,这只是殿下对自己的考验。 “殿下,我......” 程玉婉见他有些意乱情迷,微皱起眉头撅起嘴巴,对他十分失望。 “真诚!真诚才是最大的诚意,而不是你这些乱七八糟的小心思。” 百里流云深吸一口气平复着慌乱的内心,他拿起食盒递了过去。 “殿下的话我会考虑,你先吃着点心吧,下学后我再带你去万福楼。” 定北王府内,乔行简刚进宫谢了圣恩就急急忙忙地回府,给母亲请了安陪她用了午膳,又照顾她回房休息,午时之后才得了空歇口气。 “爷!从今儿起我们就在王城了,老夫人想见就能见到,您尽孝也不必急于一时。” 焙雪端着茶进来,熟悉的桂花香气勾起了乔行简的回忆,倾城山的那段时光真是让人难忘。 “现在不是金桂开花的时节,怎会有桂花茶喝?” “爷先尝尝!” 乔行简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接过焙雪递来的茶盏,轻轻抿了几口。 “真香。” 茶水甘甜可口,香气扑鼻,他好久没有喝到了,还真是怀念啊。 “是苏小姐派人送来的,她说爷会喜欢。” 乔行简放下茶盏,脸上看着像生气的样子,心里倒是没那么抵触。 “焙雪,你又多事。” 焙雪摸了摸后脑勺,神情有些局促不安,自家爷应该不知道他擅自给苏小姐去了信,自己一时高兴居然说漏了嘴,既然提到了此事索性跟爷摊开了说。 “爷,你又何必自苦,老夫人又不反对你和苏家结亲。” 乔行简拿起笔来,继续画着案桌上的山水图,焙雪不看也知道爷又在画倾城山那。半个时辰过去,画作完成,焙雪吹了吹准备收起来,今日的画作上居然有了人物,像是一对璧人在欣赏山间的美景。 “我将来还是要上战场的,怎舍得让她独守空闺。” 乔行简自言自语的说着,但心里似乎有了不一样的期盼。 “焙雪是不懂,但爷对苏小姐的喜欢都写在脸上了,你画了好几张苏小姐的画像,别以为我不知道。” 乔行简自嘲地笑了笑,他每月都会收到苏雅琳的书信,书信上只有这一句话:思君念君不见君,只愿君心似我心。就是这句话点亮了他凄凉的戍边生活,眼下他已策马归来,又怎会再次负了她的相思意。 “焙雪,那半块玉佩......” 焙雪开心地指了指书案上的小漆盒,一脸嫌弃地表情。 “爷一直收在盒子里跟宝贝似的,我可没动过!” 焙雪吐了下舌头跑了出去,这次爷终于开窍了,看来苏小姐这五年的书信没白写。 “你又多嘴,当心秋珉知道罚你做女红!” “爷可真坏!” 焙雪吐了下舌头跑了出去,自己跟着爷戍边五年,秋珉除了伺候老夫人快无聊死了,如今自己刚回来,她才不舍得罚自己那。 乔行简将盒中的玉珏拿在手中,端看良久细细收在怀里,将书案的画作卷好,拿在手里出了府门,骑上骏马直奔文远书院。 董夫子的课一向难熬,今日又是在午后讲学《史记》更是让人打不起精神。《史记》的内容本就枯燥繁杂,董夫子的授课方式还是传统的诵读默背,一堂课下来程玉婉直打哈气,这使一向严厉的董停十分不满,向程玉婉瞪眼了好几次。 百里流云见程玉婉又要昏昏欲睡,无奈地摇了摇头,拿起笔在纸上画着什 么,然后夹在书里递到她面前。 “翻开它。” 程玉婉拄着下巴半眯着眼睛,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不知他又要搞什么明堂,这次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可不会轻易原谅。 “你又搞什么?” 程玉婉缓缓将书翻开,里面夹着一幅画,细细看来是一个小人在微微鞠躬,好似在向她道歉。程玉婉噗呲一笑,赶紧捂住嘴巴,但还是引来了董停的注意。 “程玉婉,你可背诵下来?” 程玉婉连忙垂首站起,说来真是惭愧,魏夫子讲的《诗经》她可通篇背诵默写,而董夫子教的《史记》她却任意一篇都背不出。 “回董夫子,未曾。” “全书抄写三遍!” 董停一向已罚抄来惩戒学子们,这也让各世家子弟苦不堪言。因为董停是出了名的字帖追崇者,一般人的笔迹模仿都逃不出他的法眼,所以找人代写都会被他无情地加罚十倍。 “是。” 程玉婉行礼坐下,困意全无,这次她是真的惨了!《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写一遍的话自己都不知要写到什么时候,更别说是三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