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殿内窗明几净,大理石地板打扫的一尘不染,考生鸦雀无声,有参加过殿试的贡士明白,官家马上要入殿了。
“当”一声锣响,辰初时刻到,有宦者高喊:“拜请考官。”
光这一项就和秋试省试不一样,三衙内抑制住自己内心的紧张,留意身边左右位置上的其他人动作,站起身。
之前谭玘也有教过他殿试礼仪和流程,他怕他做错,还是习惯性观察左右的人。
能到殿试也不都是情商高的,有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可再傻的人看到别人都起来了,他也不会再坐着了。
要说这也怪宦者,怎么不多说一句“起立”呢。
大庆殿和梁朝其他大殿的风格一样,有前后门。前门一览无余,后门口有屏风隔断,从后门进入大殿的人需要绕过屏风,才能看到殿里的人。
同样,殿里的人也不能一下子看到殿后进来的人,等看到时,内侍已经唱礼了。
“拜……”
没有三叩首,是平平常常生徒见夫子的鞠躬礼。
“再拜……”
有参加过殿试的贡士明白皇帝已经落座,头一次参加殿试的考生还没弄明白他们拜的是谁。
“三拜……”
明白的人少糊涂的人多,明白的也是考试完出去后,才会明白他们拜的是官家。
殿试走的是简约风,一如既往的说话简单,才不管你明白不明白,只管依照程序进行下一项。
之所以这样,当然是有原因的,绝不是宦者偷懒不愿意多说。
参加殿试的贡士,考试前已经知道殿试的主考官是官家,内心必然也对见到官家期待。但若是在考前告诉他们他们此时拜的就是官家,他们哪里还会心平气和的参加殿试,必定是激动的不知所措,考试考的一塌糊涂。
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甚至太祖皇帝时还发生过晕场的事,为此太宗皇帝禁止宦者多言,给考生一个平静的考试环境。
但因为是差额录取,还是有贡士清楚官家此时正坐在自己面前,不激动是不可能的,毕竟没有几人像三衙内那样见过官家许多次。
激动的人里还有见过官家一两面的臣子,他们或在街上;或在聚会上;或偶尔的机会见过官家。此时再见官家,激动的按耐不住心情,手里拿的笔都写不成字,考试想要发挥超长,呵,呵呵呵,考试能不出漏子都是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