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微微上前,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其他几人微微颔首,都十分赞同,而这点东方凌羽也已经知道,问题是该联合哪方势力才是关键,要是关键时刻反水,或者隔岸观火就悲剧了。
“本王也赞同此计,只不过哪方势力值得拉拢,可以信任,结为盟友呢?”
“这…”
高颎顿时感觉微囧,他来东洲也没有多少时间,对东洲的诸侯也没有多少了解,还真没有仔细想此事。
其他几人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开始思考对策。
半响,军师贾诩率先发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上前说道。
“陛下,诩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周围几大诸侯,先与我黄州接壤的泗州,沂州,乾州必定是要尽心竭力的攻打我州,所以必须要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其次,就是永州和秦州,其中秦州必定是要尽最大努力给我州以重创。而永州作为东洲大陆数一数二的大州,此举必定是对我州觊觎已久。
但是即便是永州尽最大努力,也出不了多少兵,毕竟永州若是出兵必须经过沂州,沂州一定不放心让永州举大军进入沂州境内,沂州王钱杰他不敢冒这个险。”
“而秦州方面,一定是又两手打算,或者是三手。一来是为了重创甚至灭亡我方势力。二来,试探一下众诸侯的意思,拿捏其中关键,消耗他们的实力,而他自己暗中积蓄力量,韬光养晦。”
“至于这其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禹皇朝想要利用李世民攻打我黄州,李世民难道就不会扯禹皇朝这杆大旗,利用东洲诸侯攻打我黄州。
他定会在必要时反戈一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柳州或者是登州之地,哼,如我所料不错,这就是秦州李世民打的好算盘!”
“而至于乾州,沂州与泗州,则必定是畏惧我方势力,不想我方势力做大,这才能被禹皇朝的使臣攒动。
但是,就凭他们又如何与我黄州百战之卒征战。陛下只需派遣几员大将镇守三关,则黄州无碍。”
贾诩一番话娓娓道来,众人听得不自觉地点头,都十分赞同,并无异议。
东方凌羽听后,心里更是充满庆幸,幸好自己早早就把贾诩召唤出来,如果他是自己的敌人,自己真的会寝食难安。
贾诩对于人心的算计,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炉火纯青来形容了,那简直就是出神入化,神鬼皆惊。
得到贾诩这样的大才是自己的幸运,同时,也是敌人的噩梦,李世民恐怕觉都睡不好了。
当然,贾诩的话还没说完,只见他继续说道。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对我军最有力的一点。就是这几大诸侯必定各怀鬼胎,不能齐心。那我军可以从中逐个突破。
并且,这次战争的意义就是决定东洲日后的格局,战线必定是绵长。而诩要是料想的不错的话,大散关,巨石关,石岭关将成为我军与六州联盟的重要战场。”
“然我军是主场作战,充分了解周围地势,此为地利。陛下在黄州受万民敬仰,军民同乐,我军是人心所向,必定是战无不胜,此为人和。如此,我军定会立于不败之地,让天下再也不敢小觑我黄州军民。”
“善,文和言之有理。”东方凌羽站起来说道:“既然文和方才谈到天时与人和,那我就以此作赋一首,以壮我军士气。”
“请主公作赋,我等愿洗耳恭听。”
东方凌羽略做沉思,过了一会儿开始吟诵起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