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边。
北冥寒得知薛冰河与杨义臣联手全歼高干的五万冀州精锐,没有了后顾之忧后,立即领着一万玄武铁骑直扑渤海,丝毫不给袁绍任何反应的机会。
随着袁砝中伏全军覆没,整个冀州陷入人心惶惶的地步,那些个高层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所有人都猜到了高干大军的结局,却只能寄希望于高干可以创造奇迹,但可惜,高干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场面,他的能力放眼三国虽是一员良将,但放眼九洲大陆实在是太渺小了。
随着乱世的开启,绝世统帅犹如过江之卿,数不胜数,一个高干还掀不起什么浪花来,高干虽竭尽全力却依旧无力扭转,哪怕用自己的生命为饵,最终也只给渤海送回了四千残军,而这对于接下来的战事简直杯水车薪。
高干战死,五万冀州精锐全军覆没,冀州的精锐基本打光,仅剩的一些新兵也不堪大用,虽然冀州还有一些可战之军,但却都被拖在了邺城战场,一时间根本不能调回来支援渤海!
面对即将杀来的玄武铁骑,冀州上下乱做一团,袁绍听从了谋士荀贤的建议,收缩渤海各城的兵力准备死守渤海的同时,在下令前线各城闭门死守,务必暂时拖延北冥寒五天的时间。
袁绍抱着利用他多年在渤海的名望,发动全城的世家和平民,死誓死守护渤海城的打算,在他看来,就算最终守不住,也要利用渤海城防消耗玄武铁骑的兵力。
原本邺城是冀州的首府,只是袁绍起于渤海,所以他在冀州称王之时就将渤海作为冀州的首府。
渤海地大物博,在冀州也是仅次于邺城的大城,城内有百姓三十万,并且囤积了大量的物资。
在袁绍全力的动员下,全城大部分的壮丁,都被袁绍编入守军行列,一下子就拥有十余万民兵。
而就在袁绍准备死守渤海的同时,北冥寒也领着一万玄武铁骑向渤海进发。
当得知北冥寒率领玄武铁骑要攻打渤海时,渤海沿途的十余县,因惧怕北冥寒的大名,大部分守将都选择直接开城投降。
仅剩的几座城池,因为是袁绍的嫡系人马,主将也都是袁家培养出来的,他们没有选择投降,而是拼死抵抗。
只可惜,只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他们都没能挡住北冥战的一次攻城,就被攻入城内夺了城池。
最终,玄武铁骑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直接兵临渤海城下,并将渤海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与此同时,杨坚令帝锋率领五万大军驻守在临山郡附近,盯住曹操,以防不测。
他自己则是统帅剩余的五万大军协助北冥寒攻打渤海。
杨坚的本意是和北冥寒以及那些玄武战将打好关系,如果他们能看在自己的份上,稍微传授一下杨勇的兵法韬略,那对杨勇来说定是终生受益。
可是,杨坚不知道的是,他的儿子杨勇已经战死沙场,那次的父子相见已然成了诀别。
杨坚在一次的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