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至于,是随便找了个深山老林度假吧?
这么想着,我于是开始背着装备,打着手电,在黑暗中一路往下摸查。
先是二楼。
这里三层楼的房间布局是一模一样的,每层有三个房间,两个相连的房间在西侧,一个房间在东侧,中间是楼梯。
因为是只有主体框架,所以站在楼梯处,灯光往两侧房间一打,就足以看清里面的情形,根本没有可以躲人的地方。
这次我还是亲自进去了,细细的观察着每一处。
二楼的修建废料要多一些,受潮情况是三层里面最轻的。
仔仔细看下来后,无所收获。
我又到了一楼。
一楼就复杂一些了,大开的门窗,或者说根本没有门窗,导致了雨能进来、水能进来、植物能进来、风夹杂着土同样进来。
一楼本来是水泥的地表,看过去其实更像是泥土层,几十年的时光,风雨将泥土和植物的种子带入其中,使得一楼里长满了杂草、爬藤一类的。
特别现在是夏季,里面积聚了大量的水汽,一走进去便是蚊虫飞舞。
我将一楼摸完,内里没有收获,到是我在围着外墙转时,忽然发现这楼的外墙侧边有些不对劲。
上面似乎曾经紧紧贴过一些东西,而且是纸制的,只是年代久远,风雨斑驳,早就剥脱的只剩下些零零星星牢固的碎纸屑。
我打着手电筒仔细辨认,发现这上面贴的居然是一些符纸。
这房子刚修,就开始贴镇宅的符咒了?过去农村,有些修建宅屋,如果发现风水一类的有问题,就会边修,边请阴阳行的人来解决,其中留下一些符咒,就是常见的做法。
看样子这楼的主人,在修建之前,应该也找人看过风水,知道这地儿不宜建造。
不过他找了阴阳行的人来处理,以为可以就此躲过煞气,结果显然没什么用。
这个发现对于我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决定去荒村里转转,看能不能找到了些什么线索。
山里几天没下雨了,高地处,地面尤为干燥,没有留下任何人形的痕迹,那个引 诱我前来的人,是从哪个位置撤离的,或者说他有没有立刻撤离,都是个未知数。
很快,我走到进了废村里。
黑暗中,荒草足有一人高,屋舍院落间,牵藤爬蔓,难以深 入。
由于这个村子的地势在山腰,山势相对陡峭,因此村户比较聚集,不像有些平原村落,村户间往往隔了老长一段路。
我穿行其中,惊的蚊蝇飞舞,夜蝉惊鸣,掩映在植被中的土墙房陈旧而破败,随意挑选了两家钻进去,里面也只剩下早已经朽烂的木制家具。
我来时打听过,说这周围的村迁移,一是因为正常的城市化进城,一辈辈人都开始往城里搬,二是昨早的时候做地质测量,说这里的山势结构,顶层土壤较为薄弱,而且风口多,因此在夏季暴雨大风时节,容易有山体滑坡的风险。
因此当地组织迁移,这村里的原住户,很多都搬到最近的县城里去了,便留下了周围的数个荒村。
当然,也有零零星星几个眷恋故土,宁死不愿意迁移的老人,他们驻守在了各自的村里,随着时间流逝,也已经陆陆续续去世了。
以积云垇为中心,这附近一共四个村落,全都是荒村,曾经留守的老人,也都已经逝世。
如今,据说在积云垇对面的那个荒村里,还独剩下一个九十多岁的高龄老头,是这片山区唯一的活人,不知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