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城的时候,我都没住你家里,难道在端丽我会跟你住一起?”陈春玲笑着摇了摇头:“你还是自己好好休息吧!”
宝胜明无奈的点了点头:“好吧。”
第二天。
秦启明刚到启明斋,接到了孙伟华的电话:“老大,打听到了,陈春玲的几门生意,她自己是大股东,此外还有一些朋友的投资。我不是说过吗,她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应该是攒了一笔钱给她创业,她的商业头脑还真挺厉害,很快就把生意给做起来了,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资本运作,生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
秦启明很好奇:“什么样的资本运作?”
“比如她的那个连锁健身房吧,她先从家里拿钱开了第一家,然后用第一家做抵押从银行贷款开了第二家,再用第二家做抵押贷款开了第三家,如此往复,本来只是一家健身房,结果成了一连串健身房。”顿了一下,孙伟华继续说道:“当然了,她的连锁健身房完全是依靠负债建起来的,每一家健身房都欠着银行一大堆钱,你猜接下来她怎么做的?”
秦启明问:“认真经营,慢慢把债还上?”
“才不是呢。”孙伟华摇了摇头:“她毕竟是混演艺圈的,有资源请来一些艺人给自己捧场,虽然请不来顶流明星,但那些稍微有点名气的艺人,还是能请过来的,也就是那种大众都认识那张脸,但又不是特别火的艺人。她给这些艺人免费办卡,甚至倒贴钱,请来自己的健身房玩,结果健身房的名气就打响了,变得越来越有名气,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连锁健身房,经常有各种演艺圈的人出入。”
秦启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普通人都想跟公众人物有近距离接触,虽然不是啥特别火暴的明星,但对普通人来说,自己在外面跟朋友讲自己在某个健身房,跟某些艺人一起玩,面子上也有光啊。”
“结果这些健身房的生意越来越火,不管什么生意吧,只要火爆起来,那么估值就会上升。”孙伟华说到这里,也是很佩服陈春玲的生意头脑:“比如说吧,她用啊第一家健身房贷款一千万,花出去开第二家健身房,因为有那么一些半火不火的艺人,成了这个健身房的会员,很多人就去办卡。其实这些艺人平常可能根本不去健身,但毕竟是这里的会员,结果把这个健身房带火了,商业估值达到了两千万。”
秦启明明白陈春玲的路数了:“然后她把第二家健身房给卖了?”
“对。”孙伟华点了点头:“她是这样的,以加盟形式把第二家店卖掉,有谁花两千万把这家店买下来,就有了所有固定资产和这些客源,但第二家健身房不能独立出去,而是要留在连锁健身房的名下,并且每年给她缴纳管理费。”
秦启明点了点头:“卖了两千万,还了一千万的贷款,手头还剩下一千万,接下来还能每年收管理费,这简直就是躺赚啊。”
“别看卖两千万,有的是人愿意接盘,因为健身房会员多,只要维持日常管理,别让会员流失出去,那么买下来也等于是躺赚。”孙伟华调查到这些之后,当时就被惊呆了:“不过,陈春玲也没把健身房全都卖掉,目前这个连锁健身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营的,也就是陈春玲拥有全部资产;另一种是加盟的,也就是被陈春玲卖掉,然后收管理费那种,这两种的数量是一半对一半吧。”
秦启明又问:“这个连锁健身房的债还完了吗?”
“早还完了,现在是无负债资产,后来陈春玲用这个健身房做抵押,贷款又做了汽车代理商。”孙伟华虽然打听到了健身房是怎么经营的,但对汽车代理商就不太了解了:“陈春玲对汽车代理商的运作方式,跟健身房完全不同,是另外一个路数,反正不管怎么说,两年时间也是把债全都还完了,现在也属于无负债的净资产了。”
“原来如此。”
“你要是不让我打听一下,我还真没想到,这个陈春玲真是商业奇才,这一套又一套骚操作让人无法想象。”孙伟华一边说,一边不住摇头:“你说她何必演裤裆藏雷了,老老实实做个商人,比社会上那些靠身体上位的所谓女强人,真的要强太多了。”
秦启明继续发问:“说到身体上位,陈春玲做这些生意,都是靠自己?”
孙伟华十分肯定的点头:“对。”
“她的朋友都是小股东对吧,都是什么样的朋友?”
“她在娱乐圈这几年,还是结交了一些人的,投资的朋友圈主要来自这方面。”顿了一下,孙伟华十分确定的道:“反正里面没有宝胜明的投资。”
“那她新投资的这部剧呢?”
“这部剧我也打听到了,名字叫《我们正青春》,是买了一本评分非常高的小说改编的,讲的是一帮在大企业工作的时尚女性,在职场上各种勾心斗角。”孙伟华啧啧称叹道:“我估计这部剧会火,因为原著非常有名,自带流量,陈春玲买这本子应该是花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