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建设的星系级的考察飞船“探索一号”长达五公里,主体同样采用圆柱体,直径达到六百五十米,这么大的飞船对徐飞月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要知道他们之前建造最大的飞船也就是采矿飞船,长度才不过两百多米,跟这个比较来,只能算是个小不点,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王星海这些天吃住都在太空港,参与建设方案讨论,这款飞船由于体积太大,需要龙骨可不是一根就行了。
“探索一号”一共需要九根龙骨,其中一根是位于中心的主龙骨,另有八根副龙骨,中间还有大大小小的很多支撑柱组成飞船的整个骨架。
这艘飞船为非战斗飞船,在内部建设方面将大量使用非金属材料,用以减轻重量。
“徐飞月,既然我们己经对图纸吃透了,就行动吧,我知道你们没把撑,但没有关系,失败了也不要紧,但如果不动手,永远不可能成功。”
王星海发现徐飞月他们太过谨慎,图纸都讨论了几次,但是谁也不敢动手,知道他们怕失败,压力非常大。
在当前情况下,想要建造这样的飞船,耗废人力物力自然是非常巨大的,一旦失败,损失肯定难以承受,并且又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不过王星海跟他们想法不同,现在公司可是在抢时间,失败了可以重来,只要不是急功近利的乱来,失败的机率是非常小的。
因为他专门安排赵蓓娅来作技术指导兼质检员,有了她参与,就算是失败也只是个别部件出现问题卡住,不可能出现整个飞船出问题,这就是他信心的保障。
臧广萍被安排为这次飞船龙骨的主管人员,飞船的龙骨是用来承受整个飞船各种力量的,特别是主龙骨,承受内部力量最大。
长达五公里的飞船,他的主龙骨直径达到25米,为了与副龙骨相连,肯定不可能焊接的方式,所以在设计龙骨的时候,各种与龙骨连接的接口在事前一定要设计好。
不管是主龙骨还是副龙骨都要一次成形的,这么做就是因为龙骨承力量非常大,不一次成形根本达不到承力要求,那些接口的地方同样要一次性成形。
臧广萍带着手下的员工并没有一开始就生产最难啃主龙骨,而是先选择相对较容易的副龙骨,但就是副龙骨同样不小,直径也达到12米。
在太空治炼场,那些之前提炼出来的钢锭再次被熔化拉伸,前面不断地投入钢锭,后面拉伸出来的龙骨上面由机械塑形,微调尺寸。
就目前而言,只生产几公里的龙骨难度还不太,需要的工艺要求不是太严。
但要是生产几十上百公里的龙骨,那考虑的因素就多了,比如太阳风,太空微重力等等,以现在的水平还达不到。
生产一根粗造的龙骨需要几天时间,生产出来后,还得经过精密的检测,后期的精加工,这个过程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了,在期间,正好消散龙骨内部应力。
对于飞船的部件生产,王星海跟根没有去管,全部交给了徐飞月他们,他现在的正在的同严毅会他们一起研究聚核变的微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