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丝绸之路(1 / 2)

李世民走出后,黄渊点了点头,再次高声喝道:“唐太宗李世民,十七从军,二十八岁登基称帝。”

“在位二十三年,向外开疆拓土,先后覆灭了东西突厥,西秦、西凉、郑国、西夏等十一个国家,最终奠定了唐王朝无双的霸主地位。”

“四海八方,部落也好,国家也罢,皆尽臣服。称其为,天可汗!”

“向内,积极治世,重视民生,重视商业,重视科举。借万国来朝之威仪,行商贸之举,让大唐都城长安,一举成为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中心。”

“一时间,繁荣无量!大部分民众皆衣食无忧,以肥为美!”

“诗词歌赋高度发达,文化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凭此功绩,能否入我华夏英雄榜?请万民见证!”

听完李世民的功绩,万民先没出现,反倒是嬴政和刘彻有些愣住了。

这…这位后世之君,这么生猛的吗?

嬴政自认为自己算是厉害的了,先后覆灭六国!

可人家竟然覆灭了足足十一个国家,竟凶残至此!

不过含金量不一样,战国七雄各个都有能人异士,更有类似于廉颇、李牧这样的战国四大名将,巅峰时期,国力更是不弱于他秦国。

所以覆灭六国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过程,因为实在过于艰辛。

没有历代秦国君王的兢兢业业,没有商鞅的变法,没有张仪苏秦、白起王翦这样的人才,仅靠他秦始皇,只怕也难以做到如此壮举。

而唐朝覆灭的十一个国家,说实在的,大多都是些边陲小国,算不得中原正统。

这样的战绩虽然也很不俗,但和覆灭六国一统天下比起来,还是略有不足的。

不过重视商业,让长安成为世界经济之中心这一点,就让嬴政不得不羡慕了。

这是他一直想做,却无能为力的一点。

秦朝自古以来便是以农业为本,商人地位低下。

想要改变这一点,非一日之变,需要的乃是水滴石穿之功。

而且在对待外族的态度上,他们两位的态度也完全不同。

李世民有着赶尽杀绝的实力,却没有那么做,而是留着他们进行贸易。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法。

因为以当时唐朝的地位,在贸易中是绝对占据优势的。

不管什么交易,你可能不亏,但我绝对血赚!

这一点就很妙了!

相当于是放养异族,然后定期从他们身上吸血。

到最后,甚至出现了些微民族融合的趋势!

这简直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兵法的最高境界也!

只可惜,不是所有唐朝帝王都有着和他一样的文韬武略,能压得住西域诸国。

李世民强就强在他的自信,但毁也毁在他的自信上!

他死后,唐王朝简直动荡不堪。

到了晚唐时期,原本俯首称臣的西域诸国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最终吐蕃率先反叛,灭掉了大唐最后的荣耀——铁血安西军,占领了安西都护府。

而晚唐却只能于国内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之间疲于奔命,早已无暇他顾。

所以从长远来看,李世民终究是算计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