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们都是靠田地吃饭的,真要将地换成粮食,还是这么点儿粮食,还真是舍不得,如今的粮食一天一个价,二百文一斤,十斤粮食就得二两银子,可算得上天价了,而且,若是再过几日,粮价怕是更高,指不定这些粮食都换不到了,他们就算再傻也知道,若要借粮,宜早不宜迟。
于是,所有缺粮食的人家心里都在思量,到底是用旱地换粮食,还是水田换。
按照他们县城田地的价格,一亩上等水田卖十两银子,此刻也就刚刚够换五十斤粮食的,山地是三两银子一亩,可以换十五斤粮食,人口少些的,省着点吃,每日只吃一顿饭,还只喝稀粥的话,再加些野菜啥的,少说也能吃上一两个月的。
而且,三两银子,以后想想法子,说不定还能还上,到时候这田就能拿回来了。
可是人口多的人家,十五斤粮食,就算再节省,最多也就够撑到年底的,这天一日冷过一日,外面连野菜都没得挖了,再过不久,怕就得大雪封山了,到时候又要如何撑过这个寒冬?
可若是卖给李家,虽然他们可能没有的田地,可是他们不但能换来救急的粮食,而且以后自家田地仍旧归他们自己种,不要租金,还能得三成的收成,要是种得好,还有银子拿,这对于正处于困局的村民们来说,那可是天上掉银子的大好事儿,着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想及此,那些本还在犹豫的人,也都下定了决心,抵押借粮,倒不如干脆卖掉,家里人这个冬天日子还能好过些,回头跟着李家种两茬的粮食,怎么说,也不至于饿肚子不是。
当然了,有用田地抵押换粮食的,也就有用人做抵押换粮食的,宋金花家里,就是用槐花做的抵押。
在村民们散去之后,周老拿了地契和身契过来,今儿那么些人,真正借粮的,不过五户人家,除了杨有良家里将三亩水田卖给了她家之外,其余的人家,都是用旱地换的粮食。
不过,李欣也不着急,对于庄户人家来说,田地才是根本,若非实在没法子了,谁又舍得将地抵出去,更别提卖了。
说实话,李欣还是希望身边人的日子,能够越过越好的,上杨村的村民大多淳朴,在李家落难的时候,也没少帮忙,自己虽大度道直接无偿借粮食给他们,可是,帮村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可以的。
最近,村里的老幼妇孺每日都会上山挖野菜,找山货,只是天越发的冷,连茅草都变得枯黄了,再加上前几日的雪,野菜着实不太好找,很多时候,孩子们在山上转上半天,能找到一小把就很不错了。
李欣抬头看天,黑云沉沉,北风呼啸,指不定今晚,又是一场大雪。
果然,在临近傍晚的时候,雪便飘然而下,李欣站在廊檐下,眉头紧皱,今年这天,也太不正常了。
“接下来怕是有雹灾。”
李欣正想着事情,突然耳边传来了阿秋的声音,李欣侧头,就见阿秋也正抬头看天,小小的人儿,一脸的严肃。
“雹灾?你还会看天气?”对于阿秋这只活了几千上万年的灵兽的话,李欣不得不重视。
“本喵什么不会?”阿秋听到李欣质疑的话,有些不满。
“你有几成把握?”李欣盯着阿秋看了良久,见他不似玩笑,心情越发的沉重了,原本,今年因为干旱,百姓的日子就不好过,如今州府粮食不足,若再加上大雪封路,粮食就更加运不进来了,到时候,缺衣少粮的百姓们,只怕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
“九成!”阿秋语气淡淡,可听在李欣的耳中,却像是战鼓重锤,“若真是有雹灾的话,怕是又要死不少人。”
老百姓的房屋大多破旧,若是屋顶没有加固,怕是要伤到人命。
“那依你看,什么时候会下冰雹?”李欣想着,若是能提早知道,做好准备,兴许能少死些人。
“最迟十日。”阿秋仔细的想了想,说出了心中的猜测。
“十日,足够了。”李欣沉吟了一下,对阿秋道,“去将沈公子找来,说我有要事有他商量。”
“哦。”阿秋虽不情愿,却也知道,此事耽搁不得,当下应声,往隔壁沈家去了。
没过一会儿,沈长浩便急匆匆的来了,李欣与他在堂屋里坐了,又让夏荷倒了热茶过来,让沈长浩暖暖身子,这才将自己的担忧给说了出来。
沈长浩面色十分凝重,他知道,他的丫头虽是女儿身,却从不会无的放矢,她既然这么说,那肯定就是有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