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人,外边的灾情如何了?”李欣狡黠一笑,给时烨添了杯茶水,开口问起了外面的情况。
“大雪不断,到处都有房屋倒塌,再加上之前的旱灾,许多人家都遭了灾,如今情况着实不容乐观,就算没被冻死,也只能被饿死,不少人只能冒着雪外出逃灾,可是到了外面,只是死得更快而已。”
时烨一听到灾情二字,整个眉宇间都是愁楚,为此,他都好些日子没有睡个安稳觉了,他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跟清安县犯冲,不然怎的他一来,整个县就七处冒火八处冒烟的?
“在这个时候外出逃难,只能是送死。”李欣皱眉,这样冰天雪地的,不在家窝着猫冬,到处瞎跑,不被冻死也会被冻残。
“若非实在无法,谁又会冒险出门,要么就是房屋坍塌无处可去,要么就是家中实在无粮,无柴,总不能坐在家里等死吧。”
时烨闻言又是深深一叹,“我一直都有安排人安置灾民,搭建粥棚赈灾,可灾民们越聚越多,我着实有些后继无力,若非你们送来的赈灾粮,我的县衙怕是也要沦陷了。”
一时间,整个堂屋里气氛无比的沉闷。
三人就灾情问题聊了好久,李欣也根据现代的记忆,简单说了一些关于雪灾处理的方法,以及后续灾后重建事宜,虽然话不多,点到即止,可每次都能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少时烨是这么想的。
他从未想过,有一日他会如此郑重其事的跟一个小丫头商讨这些事情,更想不通,一个乡野村姑,是如何懂得这些的,又是如何悄无声息的拿到莫家那么多粮食的。
时烨忍不住看了一眼身旁悠闲自在的沈长浩,再看了眼对面神色自若的李欣,心里第一次觉得,这两人是那么的般配,不管是外貌,还是别的什么,也难怪当初他说,非她不娶了。
时烨并未在李家留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便急匆匆的回去安排赈灾之事了。
时烨走后,堂屋里就剩李欣和沈长浩两人。
“放心吧,这雪看样子很快就要停了,只要雪一停,天气就该回暖了,朝廷那边赈灾的东西也该过来了。”
沈长浩见李欣仍旧秀眉紧皱,忍不住开口劝解,一边顺势拿起桌上水壶,给李欣面前的杯子里添了些热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我知道,只是想着,若是咱们多设几处粥厂会不会好些?毕竟,房子毁了,柴火湿了,只怕百姓们有米也无用,还有冬衣,在这样的天气,若没有御寒的冬衣棉被,后果怕是……”
李欣看着外面的雪,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要是自己再厉害些,手里能用的人多些,也不至于如现在这般无力。
“我们开设粥厂,只是为了在官府之前调剂其间,真正起到作用的,还是官府其后散发赈灾米面,钱粮等等。”
沈长浩闻言也是深深一叹,沉吟了一下道,“放心吧,我会尽量让人多设粥厂,便于饥民打粥,以免让饥民死在打粥的路上,这些也不必持续太长时间,一旦官府赈济下来,便可不做,至于冬衣,我早就按你的意思,让底下的布庄调出了所有的棉衣棉被,派发去了重灾区,剩下的还在加紧赶制,能做的,我们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你说的也对,尽人事听天命吧,能多救一个是一个,咱们毕竟不是神。”
李欣点头,一手托腮,趴在桌子上,看着院子里的堆积的白雪,一脸的怅然,在现代,凡是遇到这样的灾情,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政府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各种物资钱财不断的输送,将危害降到最低,可是在这个消息闭塞的年代,能不能等到朝廷的赈灾粮,就要看百姓们的命了。
“你做的,已经够多了。”沈长浩伸手揽住了李欣的肩膀,在他看来,就算是男子,也没人有她做的好。
李欣回头笑看了沈长浩一眼,没有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