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期间,离家近的几个长工曾回去看过,所以对外面的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不说饿殍遍野,却也差不多了,饿死冻死的人不在少数,要不是他们用自己的月钱从主家换了粮食,并得到主家同意,偷偷的送了回去,只怕家中妻儿也会被饿死。
虽然如今家里的情况也不太好,可好歹人还活着,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只要雪灾过去,他们带了银钱回去,家里人就能好过一些。
当太阳再次照耀大地的时候,雪慢慢融化的时候,所有人都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场雪,是真的停了。
村长组织了一批壮汉,第一时间去周边县城打探情况。
一路上,各县城的交通要道上,都设有粥棚,可每个粥棚外排队等待救济的灾民,实在是太多了, 村民们熟悉的面孔也有不少。
其中更是有许多原本在他们看来家里还比较富裕的人家,只是此刻,他们早没了当初的风光,个个面如菜色,一脸的颓然,浑身上下脏污破烂不堪,比之街上的乞丐都不如,众人不由唏嘘不已。
有人上前攀谈,打听起周边的情况。
在证实不少村子被悍匪洗劫一空,人员伤亡惨重,人吃人并非谣言的时候,上杨村村民们心中除了沉重与悲凉之外,还有对劫后余生的窃喜。
此刻他们才明白,只怕整个清河,上杨村是死人最少的村子,而周边其他的村子,饿死冻死以及被悍匪杀死的,占了一半还要多,更有甚者,整个村子被屠,村民一个没剩。
上杨村的村民们不由想到当初悍匪进村时的场景,当时还未觉得,此刻却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只觉得一阵后怕。
若不是那时恰巧有李家的人提前发现,又有沈家的护卫们在,他们上杨村,只是也将会是其中的一个。
想到这里,村民们感激沈李两家的同时,对沈家又多了几分敬重。
派出去的村民回来,也将外面的消息带了回来。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他们的知县时大人,已经为大家申请到了大批的救济粮,只等道路一通,就能运过来,到时候就能发下来了,虽然发到每家每户手里只怕也没剩多少了,可那却是救命粮啊。
而且,官府的粮食能运进来,就说明道路已经通了,粮商们的粮食自然也能运进来,到时候粮铺就能开张了,虽然大家心里清楚,这粮价依旧会很高,可至少有粮食了不是?
除了这些,村民们议论的最多的,还是外面的惨状,以及生为上杨村村民的幸运,不过这些,就不是李欣要考虑的了。
此刻的李欣,正与李大发商议买地的事情,周边不少村子里折了一半儿的村民,自然就会有无主的地,到时候朝廷会收回去再卖。
而且这样的灾荒过去,到下次的收获之前,日子一样难熬,肯定还会有人卖地的。
不过,这个节骨眼上,必定会有不少乡绅大族来抢地,他们能买到的地不多。
不过,李欣对此并不在意,能买多少是多少。
李家这次收到的地都是散地,几亩几亩凑的,这些地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各处,并不好凑整,不过,她倒是无所谓,反正也是给村里人种,跟他们自己的地混在一起,也就没太大关系了。
果然,几日之后,官道被疏通,官粮成功的运了进来,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分发到了各县镇,百姓们兴许不知,可李欣心中却很清楚,这次官府救灾速度能如此之快,跟时烨的身份脱不开关系。
虽然每家每户分到的救济粮不多,可是好歹不会有人饿死了。
因为积雪太厚,地都被冻得坚硬,一时半会儿还无法耕种,但只要有路能走了,青砖瓦块就能进村,盖房也就不成问题了。
原本,李欣是打算另找地方盖个三进或四进的大院子的,可是叶氏不同意,说是院子大了,反倒冷清,她便也就没再说什么了,只是在原本的院子旁边,加盖了三个个小型的院子。
每个小院子都只有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倒座两间,比起最初盖的,也就是中间的院子要小不少,而且四面都是房间,所有房间由一条走廊贯通,算是个小型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