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你就不用介绍。子清,好久不见。”
“护黄兄,多年不见。”
第五个人。
是陈嘉佑。
陈嘉佑当年也是华兴会的人,1905年跟着黄兴一起到的日本。张学文当时刚刚进入华兴会,几次华兴会会议当中见过陈嘉佑。而且陈嘉佑和仇亮是挚友,张学文通过仇亮和陈嘉佑也有过交流。
这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
他和黄兴的关系相当好,不是一般的好。1903年,陈嘉佑进入长沙明德学堂,第一次认识黄兴,对黄兴衷心敬佩,故将别号“护芳”改为“护黄”。
陈嘉佑对此解释道:“我欲效顾亭林自明入清后更为‘炎武’,尊崇炎黄之意。我更号‘护黄’,以示珍重炎黄世胄;我认为黄克强也即顾炎武、黄宗羲一辈人,是以上尊炎黄,下尊顾黄。”
陈嘉佑算是黄兴手底下的干将。
不过别看陈嘉佑如此佩服黄兴,一旦意见不合他就会跟黄兴对着干。对于这位张学文是比较佩服的。而且陈嘉佑也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的。
而且陈嘉佑的好几个兄弟,目前都是同盟会西南支部的会员。陈嘉佑的叔叔陈炳焕还是目前湖南新政府的财政厅长。
陈嘉佑的家族在湖南同盟会当中,还是相当牛气的。
“子清,未曾想到。总理和克强兄那么想要做成的事情,反而是你做成了。”
“侥幸而已。”
“子清,说这种客气话就没有意思。你能成功,是因为你一直有计划。我是学军事的,所以我不相信所谓的运气。”
陈嘉佑直接反驳张学文。
弄得张学文很是尴尬。因此只能是笑了笑。
“子清,我们从北京南下,就是为了给革命尽一份力。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吩咐。现在是战争时期,不需要太多的客套。”
大家落座之后,蒋作宾很直接。
蒋作宾直接,张学文更高兴。毕竟他们来自己这里要革命,那就是要进入自己总指挥部的意思。这几个人都是士官学校的毕业生,而且都在北京的陆军部工作过。
军队。
并不仅仅是几个位置。有些人是天生的将军,就如林祖坤、王天培这种。有些人是军事教育家,像目前湖南陆军大学的校长李书城,还有后世吹得天上有地下无的蒋百里,都是属于军事教育家。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出色的军事参谋。
如张其锽、杨杰都是如此。
这五个人既然都在陆军部工作过,做过全国新军整编的工作。看到过的高度不同,视野就不同。
“欢迎。”
张学文想了想道:“几位既然过来,那么我就不客气了。”
有些时候要礼贤下士,但有些时候也需要表现出一个领导人的样子。因此张学文立马道:“蒋作宾。”
“到。”
大家都是军人。
很快就能够进入状态。
“蒋作宾担任同盟会西南支部临时军事部总干事。拿出川湘滇黔鄂五省军队整编计划。这份计划和我同盟会西南支部后勤部部长李夑和讨论。”
“是。”
五省军队,张学文早就想要好好整编一下。只不过现在是战争时期,张学文又在前线,因此一时之间腾不出手。现在有了蒋作宾,就好了很多。
张学文准备在这五省成立大约十来个标准师,但这都是专业的。需要专业人过来帮忙,蒋作宾就是这样的人才。
“张孝准、何成濬,两位组成总指挥部的参谋部。帮我制定出如何全线防御北洋军的反扑的计划。”
“是”
“陈嘉佑,我现在任命你为武昌招兵办主任。你的任务就是招收新兵,然后交给人训练。以后所有部队都不许私自扩军,部队补充必须要有我还有军事部总干事蒋作宾的签字,然后到新兵部队进行补充。”
这是张学文很早就想做的。
只不过形势发展太快,还没有来得及。现在看到陈嘉佑,张学文就任命他负责。张学文要把军队和招兵办分开,是控制军阀诞生的办法。
以后部队补充,都需要张学文和蒋作宾的命令。
“石陶钧。”
“到。”
“你熟悉全国兵工厂,肯定也熟悉汉阳兵工厂。石陶钧担任汉阳兵工厂的总负责,要让汉阳兵工厂正常开工。全力支持前线部队。”
“是。”
让石陶钧负责汉阳兵工厂,除了他熟悉这方面的工作之外,更多的是因为他和蔡锷的关系。谁叫石陶钧和蔡锷两个人是同乡、同学。
“几位,希望几位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