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张学文岂能不感动,岂能淡定。因此张学文最后只能是抱拳道:“陈先生,客气的话我不说了。我在这里给你一个保证,你的这笔钱会完全用在革命当中。从我开始,如果谁敢把这笔钱放入自己的口袋,我第一个枪毙他。”
“我相信你。”
“谢谢,谢谢陈先生。”
二十万银元。
这笔钱甚至可以是一个团一年的军费。这样的大笔款项,张学文只能是感谢。
“陈先生,你是一位爱国商人。我厚颜无耻,再跟你提点要求如何?”
“请讲。”
“陈先生,你应该知道国内的情况。我们中国早已经落后于欧美强国,甚至落后于东瀛。我们的落后是全方位的。我不奢望我们能够一下就超越他们,但我们却要努力去赶上他们。为了赶上他们,我认为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落后不可怕,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的教育上去,我们一定能够赶上他们,甚至超过他们。”
“继续。”
陈嘉庚很认同张学文的话。
教育,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教育的发展是最重要。只有教育上去了,其他方面才能够发展。
“自从洋务运动以来,我们中国也在发展新式学堂。但是现在的中国教育,还是跟以前没有多少区别,只是挂了一个新式学堂的名字而已。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学习,跟工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当然也跟我们学校缺乏这方面的老师有关系。陈先生,你在南洋肯定有很多门路,也认识不少人。能否帮我们宣传一下,祖国需要他们回来建设。现在的中国需要大量的人才,不管是任何方面的人才,我都欢迎。”
“没有问题。”
陈嘉庚回答的很痛苦。
“等我回到南洋,一定帮祖国宣传。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回国。”
“那么我就代替我那位大伯先感谢陈先生。”
“这是……”
“我妻子的大伯龙璋,他是我湖南长沙大学的校长。这是我国第一所专门为了培养理工科学生建立的大学。可是非常缺乏教师力量,虽然已经很努力,但还是缺不少。现在整个学校只有四百人左右,不仅学生少,就是老师也很少。所以我替大伯感谢陈先生。”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陈嘉庚摆摆手。
然后感叹道:“子清,你的大名我来之前就是如雷贯耳。今天看到你在炮火当中,还这么关注教育问题。我对于中国革命的未来,越来越有信心。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也越来越有信心。”
“陈先生,你过奖了。”
“不,子清。”
陈嘉庚非常感慨。
来之前就听说,目前中国革命党当中风头最劲的一个人是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今天见到本人,对于张学文的印象大好。
这让他想起了孙中山。
他和孙中山第一次见面是1906年,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是南洋华人华侨当中,捐钱最多的。一直以来他都支持孙中山。那段时间他一边还父亲的欠债,一边还在给孙中山捐款。
可是孙中山从来没有给张学文这样的信心。
当时的孙中山只是拍胸脯保证,拿钱之后发给会党武装,让他们去革命。有钱就多几天的暴动,没钱就立马散架。这都让很多南洋华侨都开始失去信心。
特别是黄花岗起义之后,很多人都绝望。因此突然听到西南独立的情况,陈嘉庚才会立即回国。实在是因为太高兴。
“对了,子清。孙先生现在在哪里?”
“听闻之前他还在美利坚共和国。不过听到国内如此大的变局,我相信他很快就会回国的。”
“那太好了。”
对于这些海外华人华侨来说,孙中山的影响力绝对不是谁能够替代的。虽然陈嘉庚对于孙中山有些不满,但说起革命第一个想起的依旧是孙中山。毕竟这些年同盟会的筹款都是孙中山负责,这些海外华人华侨也只认孙中山。
其实同盟会和光复会,孙中山和陶成章闹翻,也跟这个有关系。那就是陶成章想要自成一体,跟这些华人华侨弄点钱。可惜孙中山牢牢握住这根线,就是不给你,才让双方彻底闹翻。
陈嘉庚听到孙中山要回国,立马变得很高兴。
“总指挥,有两位从英国来的华人想要见你。”
“我?”
“是。”
“什么人?”
张学文现在可不是普通人,不是说想见就见的。现在天天都有从国外回国的人,如果张学文都见,那不得累死。不过既然邓汉祥亲自过来通知张学文,张学文就知道来的应该有点名气。
“其中一个人是伍连德博士。”
“伍连德?”
张学文听到之后,立马是站了起来。然后对着陈嘉庚道:“陈先生,真是抱歉。那边还有事情要忙。”
“应该的。”
陈嘉庚没有介意。
“陈先生,下次我再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