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协议已经生效,袁某也要接任临时大总统位置,巡阅使意欲何为。”
袁世凯真的是暴跳如雷。
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就那么一些。可是看看这几个月当中北洋军损失了多少人。这可是都是北洋军最嫡系,北洋军最精锐的部队。
而且袁世凯离开中枢机构的时间太长,加上满清朝廷有意的排斥袁世凯的势力。因此北洋军虽然是他的嫡系部队,但部队当中也是各种革命思潮泛滥。
弄得自己内讧,也让北洋军损失巨大。
陆军第二十镇就不用说,一个正定起义就让陆军二十镇损失一半人马,让二十镇元气大伤。想要重新恢复巅峰状态,最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还有第六镇,因为吴禄贞的原因,里面被吴禄贞安插了很多的革命党。甚至吴禄贞之前担任第六镇统制的陈宧,当年也是革命党出身。
虽然因为吴禄贞被暗杀,让第六镇并没有出现大动荡。
但吴禄贞被暗杀之后,陆陆续续离开第六镇的官兵就有近千人。特别是很多第六镇的军官离开第六镇,有的投奔南京,有的投奔张学文,更有不少人是投奔阎锡山。
就如阎锡山麾下的孔庚、刘樾西他们都是从陆军第六镇投奔到阎锡山的。
再看看第五镇。
第五镇也是非常动荡。第五镇驻扎在山东,直接参与山东起义,逼迫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山东独立。当时的主力干将就是第五镇的临时统制,也是第五镇第十协协统贾宾卿。
贾宾卿受到同盟会的游说,带领第五镇的军官直接逼迫孙宝琦。不宣布独立,就不让结束会议。而且表示自己已经把大炮拉到了会议场外,如果不同意就炮轰咨议局。弄得孙宝琦只能是点头同意。
可是贾宾卿却没能够控制局面。
因为在山东的第五镇官兵,那些标统开始没说话,那是因为他们不想打仗,不想南下跟革命党打仗。不想成为满清朝廷的炮灰。但是后来袁世凯复出,回到北京,这些人立马转向袁世凯。他们可不想和袁世凯打仗。
因此贾宾卿只能是黯然离开第五镇。
不过贾宾卿在第五镇多年,特别是他的第十协,嫡系部队很多。贾宾卿在山东的时候,他的第十协只有二十标在山东,因此他没能够压制阵脚。
可是贾宾卿辞职离开,也影响了第五镇第十协的官兵。
这都是因为袁世凯被载沣逼迫离开中枢两年的结果。载沣为了削弱袁世凯的实力,罢黜了很多袁世凯嫡系军官。提拔了很多不属于袁世凯的军官,造成了北洋军实力大大下降。
如吴禄贞、张绍曾、蓝天蔚、贾宾卿这些人都是如此。
不过载沣不知道的是,他提拔的很多新军高级将领,百分之九十都是革命党。要不是辛亥革命,让载沣再弄两年,北洋军一大半的军官说不定就真的都成为革命党。
北洋军自己内讧损失的人就已经让袁世凯很郁闷。因为自己闹内讧损失的就有近万人。而这些日子和革命军作战,北洋军的损失也很大。第三镇已经损失了一个协,如果第二镇在陕西再损失一个协,到时候袁世凯就真的肉疼。
可是李纯的二十一混成协在潼关已经非常用力,但依旧是没能攻破潼关。反而损失惨重。两天的攻击当中,已经是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伤亡。这对于北洋军来说,真是很大的伤亡。
李纯的二十一混成协在湖北的时候,已经是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伤亡,实在是无法接受这样的损失。
袁世凯马上就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可是心情很坏。
如袁世凯这样的人,比谁都明白实力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不是拥有北洋军,南京那些人怎么会让自己当总统。如果自己的北洋军损失惨重,那么谁还会服自己。
因此袁世凯立马就给张学文发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质问信。
同样袁世凯这边的报纸开始大肆抨击张学文,在破坏和平。让张学文的部队赶紧退出陕西。
“袁宫保插手陕西事物,意欲何为。”
反正就是打嘴仗。
而且现在的情况是张学文的部队占据优势,张学文才不怕打嘴仗。因此立马回击袁世凯。同样张学文这边的报纸也是反击。
质问王占元的部队为什么进入陕西,为什么屠杀陕西革命军。
临时大总统就任?
本来袁世凯成为大总统是这段时间全国最关注的事情,但是陕西的战争一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有的人看热闹,有的人担心袁世凯和张学文是不是要全面开战。
不过态势真的很危险。
当李纯的部队攻击潼关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张学文也开始调兵遣将。
第一军往前压上,第四军也北上,逼迫禁卫军和第一镇。而第三军从襄阳府进逼河南,在一瞬间张学文调动七八万人做出要北伐的态势。
连南京政府都吓坏了。
开始频频找人和张学文、袁世凯接触。
张学文当然不想打仗。但张学文这样的态势,让袁世凯这边谴责一些日子之后,明白张学文和南京那些人不同。袁世凯等不及。
相比起就任大总统,他更看重的是自己被陷在陕西的部队。那可是近六千人的部队,这要是全都损失,第二镇就要变成第四协,只剩下四千人。损失比第三镇惨多了。
所以袁世凯只能是让人和张学文谈判。
…………
“孙岳有古之名将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