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之后,站起来道:“子清,如果我们真的能有这个时候,那么我们的革命才算是成功。革命不只是破坏,革命还需要建设。建设也是革命。如果不建设,革命就会失败。我是真心诚意的希望,你能够实现总理的三民主义。我不要官,党政军我都没有兴趣。我就想搞建设。让我加入人民党吧。”
张静江说话很平静,但张学文却能够感受到张静江的真诚。
真是没有想到。
如张静江这样富豪之家诞生的人物,竟然还有这样的一面。张静江愿意为了理想,付出自己的一切努力。
“静江先生愿意进入人民党,我们自然是大力欢迎的。我们人民党的手续有些麻烦,必须需要两名人民党党员的推荐才可以。如果静江先生不嫌弃,我给你当这个介绍人。季直先生,另外一个人就有你来担任。”
“好。”
张謇立马点头。
张謇的人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基本上是一个空头。只是为了拉拢张謇这样出身的出身人物。也算是人民党的千金买马骨的做法。
他自己也明白。
但张謇是有政治抱负的,最起码现在还是如此。因此很愿意给张静江当介绍人。张謇知道自己想要在人民党当一个名副其实的常务委员会委员,那么手底下必须要有支持自己的人马。
在张謇看来,这种介绍人,也是一种关系。
“能有两位介绍,我求之不得。”
“静江兄,建设,建设,并不都是挣钱的。如修道路、如架桥、如修坝等等,这些建设需要海量的资金,但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有什么收入,甚至可以说他们很难从经济当中表现出多少回报。但一个国家要发展,这些基础建设又是不可缺少的。静江兄,你能静下心来进行这些建设吗?”
基础建设。
需要庞大的资金。而且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庞大资金。新中国成立之后,那么多的水利建设、那么多的铁路,都是靠着当时的革命热情完成的。
如果都需要国家出钱,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以现在中国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进行这方面的建设。
但这些建设又是必须的。
就如两湖地区是粮仓,而洞庭湖也需要好好地治理一下,不然动不动就发大水,严重影响这里的粮食产量。还有两湖地区各种水流很多,都有各种问题。还有基础建设,弄起来真的很费钱。
“没问题。”
张静江微笑着点点头。
张静江可是随着孙宝琦去过法国,在那个时候考察过整个欧洲。欧洲的交通,欧洲的基础建设都是非常出色,让张静江颇为羡慕。同样也正是因为他感受过,因此张静江知道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张学文能够想到这些,张静江非常满意。
张静江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但他信奉的是孙中山的主张。但对于孙中山的很多做法也是不同意。认为孙中山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但是张静江认识那么多人,孙中山是最有革命激情,而且还有他认可的一套革命纲领。
相比起孙中山,黄兴是实干派。但黄兴此人冲锋陷阵可以,但是张静江眼中却不是合格的领袖。因为他虽然心里坦荡,却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
至于宋教仁,在张静江这等人眼中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书生。除了天天谈政党政治之外,其实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施政纲领。宋教仁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组阁,真正的革命纲领也好、施政纲领也好并不存在。
因此转了一圈,相比起他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还是这个时代最先进、最完善的革命纲领。
所以张静江才会支持孙中山。
可是看到人民党革命纲领之后,张静江才会跟着张謇来到长沙。张静江发现了比孙中山的革命纲领更加让他信服的。
“静江兄,如果你负责建设,那么你可能没有时间去打理你的生意。”
“我们张家人多。”
“好。”
张学文上前握住了张静江的手。历史上张静江担任蒋介石的建设委员会,对于蒋介石的经济稳定做了很大贡献。只不过后来蒋介石开始让宋子文、孔祥熙掌握大权,张静江就退出政坛。
“静江兄,我西南水资源丰富。我准备利用这个丰富的水资源,进行水资源的开发。成立水力发电站,让我们西南人民也享受到科技的成果。当然水资源丰富,也带给我们很大的苦恼。几年一次的洪水带给大家无尽的痛苦。为了应对这些,我希望进行水利建设。建设水库,巩固水坝,建设水电站,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三十年时间。静江兄,你有准备用你宝贵的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吗?”
“只要你相信我,我就愿意。”
这可以说是一个地位不高,而且成绩也不显的位置。但是张静江竟然是欣然接受,一点没有感到不好。
“谢谢,静江兄。我希望你担任我西南水利部长,统筹规划一下我西南的水利建设。”
这让张学文非常钦佩。
从小就含着金钥匙长大,却能够如此不急不躁,愿意把自己的时间花费在这些事情当中。
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