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没有插话。
一直都是静静地听着。心中也有些明白黄奕住的意思。
最后黄奕住提高声音道:“巡阅使,孙先生的这些话算不算数。”
张学文有些为难。
张学文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其实孙中山借的钱何止是南洋这边,其实还包括北美那边。这些钱如果都算上,绝对会超过百万,具体多少钱就是张学文也不清楚。但肯定不会是小数目。毕竟孙中山倡导革命近二十年时间。
难道要还上千万?
“黄老板,孙先生是同盟会。巡阅使早就退出同盟会,孙先生借的钱不应该让巡阅使还。”
有的人一看张学文不说话,因此劝着黄奕住。
“是啊,是啊。”
“这笔钱应该跟政府要。”
虽然张学文犹豫了一下,但是张学文很快就分析了一些利弊得失。因此立马道:“不,黄老板说的没错。我不知道其他人会如何。但只要是为了革命,给革命党借钱的。不管是借给过总理,还是借给过光复会的陶成章。只要拿出当初的借款条子,我张学文都认。当时决定是多少利息,就是多少利息。当然我现在没钱,可是这笔钱我都认。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我一定兑现这笔钱。在还完这笔钱之前,如果我无法还本金,大家每年都可以到我这里拿利息。我张学文说话算话。”
其实张学文是真的不想还这笔钱。
毕竟这笔钱自己可是一个子都没用过。这笔钱都是孙中山用在同盟会身上,特别是大部分应该是用在同盟会南洋支部那里。但这关系到革命党的信誉,关系到革命党的名声。张学文虽然成立了人民党,但归根结底还是同盟会出身。同盟会借的钱,张学文应该认。
而且南洋富豪有钱,张学文要给他们一个负责人的形象。不管他们现在是投资西南,还是未来自己有机会入主中枢,他们投资中国,信誉是必须要遵守的。
别看自己要还他们几百万、上千万,但是他们能够给国内投资的会远远超过几百万。而且他们都是南洋一代影响力巨大的大富豪,如果沟通好了,未来中国在南洋地区扩大影响力,还需要他们的支持。
这是一个长远的买卖。
现在来看上千万可能很多,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上千万毕竟还是小数目。真要还这笔钱,也不是不能还。因此张学文这一次是大包大揽。
“至于什么公民资格、经营企事业的优先权、冠名权、树立雕像等等,我现在无法答复。因为这种承诺,我不能随便兑现,很是抱歉。但是我会组织人做一个辛亥革命元勋手册。到时候只要是支持过革命的人,都会编录进去。让我们的后人知道大家对于革命的贡献。”
“好。”
下面的几个南洋富商都是鼓掌。
因为今天来的这些南洋富商基本上都给革命党捐过钱。包括黄仲涵、陆佑这些顶级大富豪,他们都资助过孙中山。对于他们这样的大富豪来说,给孙中山的几万银元,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们最大的心愿不是孙中山还钱,而是希望孙中山当政之后,可以保护他们这些人在南洋的安全。当然里面更有一些朴素的爱国理想。
因此黄仲涵站起来道:“巡阅使,你一言九鼎,让我大为感动。不过我资助革命,不是为了发财。因此你不用还钱,我只希望以后国家能够越来越强大,以后能够保护我们。”
“不,不。既然是总理当年借的钱,我们有义务还钱,不然我们不就是失去信誉。我们革命党不是出尔反尔之辈,并不是取得政权就要过河拆桥之人。我马上就会成立一个部门,专门统计这件事情。这是大事情,我们不能忘恩负义,忘了支持过革命,支持过我们的人。只要有人拿着借款单据,而且我们证实是真的,那么一定会兑现。”
“巡阅使,你一言九鼎,我也不是唯利是图的人。”
刚刚质问张学文的黄奕住站起来,先是给张学文一礼,然后道:“有巡阅使这样的人,我相信西南的发展一定会是一日千里。本人资本能力有限,但也准备投入百万建立一个现代的制糖公司。希望巡阅使能够让我和云南、四川的甘蔗产地联系。”
制糖公司,这是黄奕住一直的梦想。
他不想只当一个中间商,他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制糖公司,成为真正的糖王。云南是甘蔗的发源地之一,只不过之前都不怎么重视。还有四川也是国产糖的重要地方。
但国产糖一直以来都是质量不好,加上层层的交税,成本太高。
黄奕住却看上了制糖行业。他相信西南经济会快速发展,到时候人们对于糖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里可是一个多亿人口的大市场。
潜力巨大。
“感谢黄老板的慷慨。”
黄奕住只是一个小辈。
他都开口百万,可以想象目前南洋富商的财力。其他的富豪其实很多已经跟禹之谟谈过,只有黄奕住一直没有开口。但是今天听到张学文的话,黄奕住才真的下了决心。
其他人看到如此,也是纷纷要投资。
让张学文大喜。
江浙的资金刚刚进入,再有南洋商团的资金涌入,对于西南的发展绝对是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短时间之内,就会让西南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不过张学文也有深深地忧虑。
西南毕竟地处偏僻,最大的问题还是交通问题。看起来要掀起一番交通热,让西南各省的交通再好一点。才能对得起这么多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