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人民日报(2 / 2)

他们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

张学文怕就怕他们受到影响。毕竟这些反对力量在学界的影响力太大,一定会影响一大批人。

“是啊。这股风气我们必须要刹住。”

两个人都比较为难。

现在民主、自由、共和这种思潮泛滥,他们自己都不懂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政府部门管的不能太多。

不能干涉太多。

这就是他们追求的东西。

因此张学文稍微用行政命令,到时候就会群起而攻之。这让张学文也是非常头疼,因为现在的张学文还无法太过得罪这些人。

束手束脚。

可是如果不把这股风气压下去,很容易带动人民党内的一些反对势力。他们也会反对张学文对于大学的改造。这样会真的影响张学文政策推广。

“要反击,反击。只能是舆论对舆论。”

张学文想了想,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还是用舆论压制住他们,在舆论这个阵线上战胜敌人。

“可是对方笔锋太锐利,我们这边不好办。”

对方太强大。

这一次炮轰张学文的主力干将就是国学大师章太炎,每一句都能够让人难受。章太炎此人骂人太厉害,没有脏话,但是把你埋汰的不行。

目前的中国,有几个人能够跟章太炎打笔仗。

梁启超号称是为了打笔仗而生的人。可是在日本的时候,也是被章太炎骂的是节节败退。到了最后梁启超都只能是举白旗。

“没有什么好办不好办的。我们人民党是靠打仗起来的,还对付不了几个文人。我们避其锋芒,不跟他们谈大道理。我们就玩最朴实的。”

“最朴实?”

“对。”

真打笔仗,张学文这边的笔杆子也不少。不说马君武这个大炮,如宁调元、杨守仁,还有蒋翊武、刘复基都是做报纸出身。

可是想要胜过章太炎还真是比较困难。

既然是直接交锋比较困难,就只能是剑走偏锋。

“我们不跟他们直接交锋。我们公布我们和欧洲列强,特别是和日本的差距。我们就用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就如钢产量别人是多少,我们是多少。煤炭产量我们是多少,他们是多少。别人的电有多少,我们有多少。别人能够制作大炮、汽车、飞机,而我们却是一个都造不了。让这些人亲眼看看我们的差距。用数据,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数据,让他们看看我们又多落后。”

“可是,子清。有些不能太透彻。”

禹之谟提醒了一下张学文。

张学文在西南两年的建设,加上入主中央半年时间,也是不停地往西南投资。弄得西南钢铁厂的钢产量是节节攀高。汉治平公司在清末的时候,钢产量一度达到了七万吨。

不过质量太差,是外国钢铁的百分之七八十的价格,还卖不出去。

不过张学文入主西南之后,大力支持汉治平公司。特别是成立了西南钢铁集团公司,下辖武钢和湘钢。就是大治铁厂和湘潭铁厂。

今年的钢产量估计能够达到十五万顿上下。

虽然不多,但也不少。日俄战争的时候,也就是八年前日本的钢产量也不过是刚刚突破十万吨。当然这几年日本发展很快。

不过和其他强国比起来,中国就是蚂蚁。

人家美国在八年前就是两千万吨,德国是一千万吨。就连俄罗斯这个比较差的工业国,他们当时的产量也是两百多万吨。

这就是差距。

禹之谟并不是担心这些列强,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现在中国这点钢铁产量就是毛毛雨。禹之谟是担心日本。

“我们的数据就缩小一些,说的越差越好。反正让全国百姓看看,我们这个所谓地大物博的国家,现在是什么情况。让他们看看,我们现在有多么落后,让他们看看外国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何等地步。让那些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腐儒看看,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如果目前大学的老师,也反对我们推行的政策。那么也没有问题,我们也不打击他们。让他们离开公办的大学,反正现在私办的学校也多。他们完全可以去那里教书。”

拿着国家的钱,就要服从国家的战略。

张学文可没空伺候这些大爷。私立的学校张学文不会管,更不会动用行政命令。但是公立的学校,既然是拿着国家的财政,有些时候就需要服从国家的大局。

“这样,稽亭兄。我们把原来我们控制的一些报纸进行一些整编。我们也要有我们的发言渠道,跟人打笔仗也要有冲锋陷阵的。以后国家有什么政策,可以从这些报纸当中放出风,看看大家的反应。”

“应该如此。”

“我们是人民党,就叫人民日报吧。这一次跟他们打舆论战,就算是我们第一次出击。让仙霞兄组织我们的人,一定要狠狠地打下他们的主张。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当中有谁有能力让中国的工业发展,国家强大,人民富裕,那么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张学文天天给他们磕头烧香。如果没有这样的本事,就好好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