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欧战红利(2 / 2)

日本去年的煤炭消耗量是三千万吨,当中两千万顿都是中国出口到日本的。日本自己的煤炭不多,但他们已经有自己的煤化工业。

这样一想丁文江就感到急迫。

别的国家都发展快半个世纪,可是中国才刚刚要发展。而且这方面的人才还特别稀少。想要赶上这些强国,中国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在君,说的好啊。”

陆征祥笑着打断了丁文江的思绪。

刚刚丁文江和安特生之间的话,陆征祥都听到了。只不过当时他们两个人都在,他不好意思出来。不过安特生看到丁文江陷入沉思,所以没有打扰他,而是回去休息。

安特生离开了,陆征祥才走了出来。

“总理。”

“在君,坐。你的老师就是湖南龙家的潜叟先生吧。”

“是。总理,你认识我恩师。”

“久仰大名,未曾一见。当初总统他们入主北京的时候,很多人都举荐潜叟先生担任湖南省长。不过他以年纪大为由,拒绝了这个推荐。”

“是。”

张学文入主中央,的确是有很多人推荐龙璋担任湖南省长。因为龙璋的确是名望很高,加上和张学文的亲戚关系,所以不少人推荐龙璋担任湖南省长。不过龙璋自己以年纪大为由拒绝。

“那你知道我的恩师是谁吗?”

“这个……”

“曾经的驻俄公使许景澄,他就是我的恩师。”

“许公是总理的恩师?”

丁文江有些吃惊。

许景澄可是当年庚子之乱时候的“庚子被祸五大臣”。当时有五位国家重臣反对慈禧联手义和团和十一国宣战,被慈禧砍头。

当年许景澄的名气非常大。

许景澄灵柩护送南下,沿途出现万众瞻仰的动人局面。到江苏上海时,“江督以下官吏,及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往助执绋,祭奠成市,哀(车免)盈途,所谓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者。”

这是描写当年许景澄灵柩南下情况的描写。

而当时五大臣当中,有三个人是浙江人。所以在杭州西湖,浙江人在这里建立了“三忠祠”,里面就有许景澄。纪念他们敢于直谏慈禧。

“是。”

陆征祥并没有表现出悲伤,而是笑着道:“恩师一直到离开人世,最念念不忘的就是‘马关条约’,以及中国丢失的那些土地。他不知道中国还要沉沦多久,他不知道中国还有没有机会重新崛起。如果老师看到今天我们的发展,一定会含笑九泉的。在君,你说的不错。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多少有识之士为了给中国找一个民富国强之路抛头颅洒热血。现在这个重任交给了你们这些年轻人,你们可千万不能放弃这个责任。”

“是,总理。”

丁文江点点头。

和陆征祥这一路上聊天,丁文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陆征祥此人学识渊博,懂得很多。加上多年的外交生涯,以及多年的总理生涯,陆征祥很多时候都能够说道最关键的地方。

没有浮夸,都是实打实的。

让丁文江很是佩服。

而且陆征祥本人在中国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毕竟主持了那么多的新条约的签订。帮助中国收回那么多的权利。

“其实对于你们这一代,国家和政府是亏欠的。就如刚刚安特生说的那样,你们本该成为各自专业最好的人才,成为你们专业当中名留青史的人物。现在却只能是做这些你不熟悉,而且干一辈子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的工作。每次说起这个,总统也是感慨。你们生错了年代,受到委屈了。”

“不,总理。”

丁文江很感动。

立马道:“我们没有生错年代。相反能够为祖国的崛起做一番贡献,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李四光、翁文灏他们不也是开始学习关于石油的知识。如果我们年老的时候,能够看到我们国家强大,人民富强,看到以后的年轻人都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们会从心底里感到高兴的。”

“好志气。”

陆征祥很喜欢这些年轻人。

本来学的都不是这个,但因为没有办法,就只能是乱抓人。包括丁文江说的李四光、翁文灏都是一样。现在都快成为石油专家。

“在君,这一次我们拿到手的机器和资料有用吗?”

“何止是有用。”

说起这个丁文江再次变得兴奋,手舞足蹈道:“总理,重化工业会成为一个国家工业的支柱。中国想要成为世界强国,重工业是必须要发展的,而重化工业是重工业的一个重要行业。我们国家煤炭储量非常丰富,目前勘探出来的煤炭储量,就足够我们使用几十年。而这么多煤矿我们不能全都当燃料,那就太浪费。配套的煤化工业一旦开始发展,他的用处就会非常多。关系到目前方方面面各大工厂,包括钢铁厂需要的焦炭,也是煤化工业的一种。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欧洲国家已经有非常完善和发达的煤化工业,而我们国家却是一片空白。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

“希望如此。这一次我们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很多。可是想要把他们都吃透,让他们彻底成为我们国家的工业,需要时间。还是缺乏人才。”

“总理,我相信我们中国人。我们不比欧美人差,我们的学生在国外都非常刻苦。我们一定会赶上去的。”

“看到你们这群年轻人,我就像是看到了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