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打仗,也不能忘了规矩。特别是对手比较弱的时候,更是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这样,外交部给越南阮朝下一个最后通牒。让他们赶紧把没收的土地交出来,把关进去的华人放出来。还要对他们进行赔偿,政府要道歉。做出这个决定的官员必须要辞职。给他们三天时间,如果三天之后还没有消息,我们就要采取断然措施。”
“这个好。”
…………
“埃斯顿爵士,你怎么看这个最后通牒。现在边境线上中国军队调动频频,他们不会真的要打仗吧?”
玛德虽然在颜惠庆面前趾高气昂,心中也是瞧不起中国。
但是真当中国开始下最后通牒,边境线上军队调动频频之后,立马就手忙脚乱。中国对于军队的调动根本就没有隐瞒,光明正大的利用铁路调动兵力,调动轻重武器。这个时候差不多所有人都接到了这样的消息。就如曾纪泽评价法国人一样,法国人欺软怕硬。
虽然不全是正确的,但也部分说中了法国。
本来没把这件事情当一回事情的玛德,看到中国军队的调动,根本就无法入睡。
紧张。
玛德突然之间真的非常担心。
如果真的和中国发生冲突,这绝对不符合法国的利益。毕竟法国刚刚打完惨烈的一战才过了两年时间,还没有恢复元气,甚至法国经济现状非常低迷。如果再跟中国打仗,绝对不是法国能够接受的。
特别是国内绝对不会有人同意。一战之后包括法国总统,还有总理都是温和派,也就是希望用谈判解决纷争的意见占据上风。
法国人也不想打仗,所以持有这样意见的政治人物更受法国人的支持。
埃斯顿打了个哈欠,并没有任何的着急。
当然。
埃斯顿也不着急。什么叫死道友不是贫道,英国和法国就是如此。他们在一战当中并肩作战,在法国到了1918年已经无力再战的时候,全靠着英国军队在西线稳住阵脚。
而起初英国陆军规模有限的时候,在陆地上牵制德国最大兵力的就是法国。
但那又如何?
等到打败了德国,打趴下了德国之后,双方自然而然就分道扬镳。法国考虑的是自己怎么独霸欧洲大陆,让英国从欧洲大陆滚蛋。英国现在考虑的就是怎么去削弱法国。最好让法国和德国一样,那么英国最高兴。而且英国目前对于中国的外交也是拿捏不定。
一战的损失太大。
目前欧洲普遍都是厌战情绪。
二战之前的英法绥靖政策,那是有深厚的民意基础。英法两国都被一战的残酷给吓着了,都不愿意打仗。现在让他们打仗,他们的选择绝对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中国,他们是瞧不起。
因为印象当中的中国是被他们几千人撵着跑的。可是英国不是傻子,中国自从人民党入主之后,对于军队的建设抓得很紧。看看高尔察克几十万部队拥有的武器就知道。
步枪开始机枪、迫击炮、山炮甚至重炮都有。
中国这些年发展很快。
和这样拥有百万军队的大国,聪明的英国是不会轻易开战的。但让英国轻易的吐出那么多的利益,他们也是不甘心。所以他们才会在东南亚怂恿法国,在法属印度支那开始对华人富商下手。
就是想看看中国的反映。
以此来确定他们的政策。打?英国人巴不得打一场,看看中国军队的实力,以及中国政府的态度。
“玛德伯爵,难道你们法兰西共和国还会害怕中国军队?”
埃斯顿用蔑视的语气说话。
让玛德是大怒。
法国是欧洲大陆的霸主,法国陆军更是欧洲大陆最强悍的。你们英国陆军是个屁,我们法国陆军自从拿破仑时代就是所向披靡。
埃斯顿并不在乎玛德生不生气。
因为法国已经派出法国驻中国的全权公使,未来埃斯顿要打交道的不是眼前的玛德,而是新来的公使。所以继续道:“他们就是虚张声势。难道你作为法兰西共和国的代表,还害怕中国不成?”
其实埃斯顿也并不确定。
因为他刚刚接替朱尔典没有多久。朱尔典一是年纪大了,二是因为在中国的外交屡屡失败,所以已经回国。埃斯顿刚来,和人民党的接触有限,并不是很清楚人民党的作风。既然无法确定,埃斯顿就告诉法国人,不要担心。
其实英国是真想看看中国和法国打一仗。
最好法国派出远征军来到远东和中国好好的干一仗。虽然知道这个不现实,但如果真的这样,英国就会真的弹冠相庆。
“我们怎么会害怕中国。”
玛德立马否认、
但心中总是打鼓。英国人太狡猾,看来自己要给国内打电报,看看他们是什么意思。如果真打起来,法国在远东的这点实力,还真不一定能够干过中国人。
因此玛德道:“埃斯顿爵士,打扰了。”
“没事。英法两国是朋友,有事情就应该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