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出油田、煤矿这些地方之后的管理权呢?”
“愿意交给我们。但苏联方面必须要有人监督。”
“呵呵。”
这是意外。
以前对于苏联的印象都是从书本上看到的。没想到这个时候的苏联,已经准备开始展开他们历史上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发展经济如此胆大。
愿意在西伯利亚引入外国资本。
惊讶。
张学文想了想道:“稽亭兄,你的意思呢?”
“也不是不可以。二十五年,我们的投资足够收回来。而且可以增加和苏联的关系。还有就是苏联需要我们的机器设备,但苏联并没有足够的钱。如果我们只是要现金,那么这个交易无法完成,对我们也不是很有利。既然如此我们让他们用石油、煤炭这些东西来抵债,是一个不错的条件。”
禹之谟是赞成。
中国这样的体量,最好的一个事情就是任何行业都会急速的增加经验,积累技术。就如煤炭,随着中国煤炭产量的急速增加,中国在煤炭工业上的技术能力快速发展。
贝尔加湖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中国这边只要拉上设备,过去就能够进行开矿。
对于苏联来说,西伯利亚的交通太差。但对于中国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增加一些铁路,增加一些公路,就能够解决。
铁路技术也是如此。
中国现在的铁路已经是突破了三万公里,中国的铁路技术也是相当出色。在西伯利亚建几个中短途的铁路非常简单。
还能够带动大批产业的发展。
有了铁路和公路之后,大批的资源可以进入中国。
苏联也可以用这一批资源抵消欠债。
“我也认为可以。”
李燮和也附和禹之谟。
“苏联现在需要的各类机器设备很多。趁着现在欧美和苏联关系不好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大卖我们机器设备。苏联需要的量很大,涉及到方方面面。一旦我们接受苏联的订单,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的机器制造行业。这是好机会,以后再想有这样的好机会绝对少有。”
苏联目前真的是比较落后。
工业化需要的机器设备非常多,可惜他们自己基本上什么都造不了。毕竟苏联一直到1922年才结束了国内战争,之后就是一场大饥荒。接下来是列宁的去世,苏联内部的权力争夺。
到了现在斯大林成为最高领导,开始了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张学文想想就觉得不错。
历史上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得到了苏联大规模的支援。现在反过来,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的机器设备是中国的机器。
的确现在是好机会。
再过两年,等到世界经济危机出现,苏联才看不上中国这边的机器设备。到时候苏联肯定是要大力从欧美国家引进机器设备和技术。
因为这也是张学文的打算。
既然如此,在这之前给苏联多卖中国的机器设备,多挣点钱是正道。
只有拥有大批量的订单,拥有足够的资金,中国的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才能够继续更新发展。
“好,那我们就尽快的和苏联签订合约。如果苏联缺少资金,就让他们用其他东西抵债。石油、煤炭这些资源不用说,木材、毛皮反正苏联有的东西都可以拿过来抵债。能卖多少就卖多少。当然也不能一分钱不出,让他们用金卢布付钱。包括在西伯利亚的投资,也可以进行。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投资,那些民间资本想要进入西伯利亚,也不用太过限制。”
有钱挣,还是要挣。
“西伯利亚地区不是缺人吗?如果苏联政府同意,可以让我们的林业公司进入西伯利亚,让我们的人去西伯利亚弄木材。现在我们国家对于木材的需求量那么多,从西伯利亚运过来也是好办法。”
木材。
中国对于木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因为中国的家具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不仅仅是国内对于家具的需求很大,就是出口也是相当紧俏。加上中国目前的造纸也很发达,因此对于木材需求非常大。
不过张学文担心在国内砍伐太严重,会出现太多的环境问题。因此其他的没有太多限制,但对于木材的砍伐限制比较多。
光是目前国内提供的木材,很难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而西伯利亚地区,木材很多。
西伯利亚人口稀少,他们无法完全开发。如果把这个生意交给中国,中国的林业公司分分钟可以动员几十万人参与砍伐。
甚至能够动员比西伯利亚人口更多的伐木工人。
“恩。我会尽快和他们达成协议。”
陆征祥点头。
张学文继续道:“这还不够。我们和苏联的边界线实在是太长,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会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和苏联之间最好能够达成和平协议。千万不能出现在边界线进行军事对峙的情况出现。”
张学文不想和苏联对峙,当然苏联也是一样。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那么大的地盘都没有几个人。一旦真的和中国对峙,苏联的后勤也无法接受。毕竟苏联目前和西伯利亚的联系只有一个西伯利亚铁路。一条西伯利亚铁路,重要的一些地段还在中国境内。
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对峙,在西伯利亚没有百万大军根本没有用处。
百万大军?
现在的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区摆上十万人,后勤都很难满足。因此苏联也是不希望和中国对峙。
当然张学文也是如此。
因为张学文的未来一段时间,精力依旧是要放在日本和东南亚的身上。
“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