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多·伍德最后是下了决心。
反正现在东南亚局势混乱,把中国的势力引入到缅甸,说不定有更大的好处。最好让中国和日本发生冲突,这样可以减轻英国的压力。
“滇缅铁路运营权可以交给他们,包括铁路沿线的保护,也可以交给他们的警察部队。不过我们不需要钱,让他们用军火来换。”
现在英国人要大规模武装缅甸、印度地区的军队。
可是军火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很不错。
…………
“钱恩教授,你的这项伟大发明一定会名留青史。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因为你而痊愈。”
东南亚局势继续糜烂。
不过对于中国来说,世界形势的变化还没有太多的影响。中国依旧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发展,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东南亚打仗,对于中国经济没有多少破坏。相反因为战争日本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一倍以上,英法两国为了武装殖民地军队,也是大量从中国引进各种武器。
战争没有影响中国的出口,反而是让中国的出口大大增加。这段时间中国的外汇也是越来越多。
而中国国内的工业继续发展。
目前中国很多方面,特别是采矿方面的数据有很多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包括这个时代衡量一个工业国实力的钢产量也已经是顺利的突破了四千万吨,1936年的时候已经是达到了四千三百万吨,超过了目前还没有完全摆脱经济危机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钢产量的突飞猛进,和中国目前对于钢铁的需求猛增有很大的关系。
造船工业、汽车工业、城市建设、铁路建设、军工产业、机械制造,这些行业对于钢铁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特别是这些年中国基础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对于钢铁的需求简直是惊人。
别看目前钢产量超过四千万吨,但中国国内都能够轻松消化这一批钢铁。
看看这几年发展迅猛的汽车产业就知道,中国对于钢铁会有多大的需求。目前中国大卡车的年产量超过两百万辆,个人轿车的产量也是超过三百万辆,拖拉机的产量也超过三百万台。中国的汽车产业目前在世界上是仅次于美国。而且按照现在的发展,几年之后超过美国也不是不可能。
到了1936年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已经有二十七家。而按照目前第五个五年计划来说,1940年的时候中国的钢产量要超过五千万吨。这只是最初步的目标。
这样的钢产量已经是超过了英法德三国的钢产量之和。
还有发电量。
中国已经是紧追美国,离美国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差距。几年之后中国的发电量一定会顺利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国家。
而中国发电量百分之九十都是来自火力发电,火力发电的原料就是煤炭。目前中国煤炭产量已经连美国都拉下上亿吨。
正是有足够的煤炭供应,所以中国的发电厂才不会缺少原料。
这就是目前中国的工业实力。可以说只要中国完成第五个五年计划,那么工业总量上已经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甚至总量超过美国也是轻松的。
当然这一点张学文虽然高兴,但并没有兴奋。
因为这是必须的。
毕竟中国是一个拥有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目前人口快要突破八个亿。中国最近再次启动第二次人口普查。大家目前初步估计中国人口应该有快八亿。
而美国人口才一个亿。
七倍的差距。
因此中国很多工业数据,总量超过美国也就在几年之内。不值得太过兴奋。以中国的体量只要速度上去,未来工业数据超过美国两倍、三倍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现在一般的大型工厂的成立,已经不够资格张学文关注。
可是今天张学文却亲自来到了石家庄。
这里是三步一岗。
不仅仅是因为张学文的到来,更是因为这里拥有中国重要科技研究基地,是国家级医药研究机构。和张学文谈话的人就是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学家。
本来他是德国的生物化学家。
不过他因为拥有犹太血统,也被纳粹政策排斥,因此离开了德国。廖仲恺亲自出面说服了这位出色的生物化学家。他来到中国之后,国家专门给他成立一个研究所,不仅他的助手、学生都安排妥当。甚至中国本土的出色医学专家、生物化学专家也加入他的科研团队。
这里面有获美国康乃狄克州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研究内科学,在英国伦敦热带医学和卫生学学院攻读热带病学的应元岳。
还有在耶鲁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深造并工作归国的汤飞凡。
他们在中国医学界都是鼎鼎大名,都是各个医学大学的教授,中国重量级医院的负责人。但却安排进入这个科研团队。因为这个来自德国的生物化学家厄恩斯特·钱恩,来到中国之后申请研究的科目就是抗生素的研究。
其实是盘尼西林的研究,也就是青霉素的研究。
他的这个申请得到了政府最大的支持。可谓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连中国医学教授都给他打下手,以及分配了很多这方面出色的研究生。
钱恩在中国政府如此的支持之下,终于成功分离,而且成功弄出了青霉素。而且还解决了工业化生产的方向问题。
这才让张学文放下其他工作,亲自来到了石家庄。
“辛苦,辛苦。”
中国从德国引进的各类科学家当中,医学家是仅次于自然科学家。不过如果单单拿出来,研究医学科技的专家,是超过数学家、物理学家的。他们不少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是中国政府直接支持的。
当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研究医药开发的。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现在终于是要开花结果。
青霉素。
四年多不停地研究之后,终于有了青霉素的出现。当然钱恩研究青霉素并不是盲目的,他是根据当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的论文研究的。
“钱恩教授,盘尼西林可否大规模生产?”
“能。”
钱恩点头。
“只要解决几个小问题,大规模生产是可能的。不过就算是大规模生产,短时间之内产量还是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不着急。”
现在才是1937年,只要二战开始青霉素的价格就和黄金一样。甚至不需要二战,目前东南亚的战争也需要大量的抗生素。
而青霉素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的抗生素。
一旦青霉素出现在世界上,那么就表明带来的会是滚滚黄金。
“钱恩教授,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但他也是一个事关人命的东西,一定要谨慎谨慎。”
“总统先生,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