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坐下来,张学文问了问戴高乐的一些情况。当然对于戴高乐的情况张学文也知道很多,毕竟现在的中国也有资格在世界各地留下情报机构。世界各地的情报都会源源不断的来到中国。
戴高乐现在的情况很差。
本来丘吉尔还支持戴高乐,因为戴高乐毕竟代表当时法国的反抗力量。几年前戴高乐手中还是有点实力,或者说当时的反抗德国的法国势力还是比较强大。丘吉尔希望戴高乐成为法国反抗力量的中心,希望戴高乐重振法国反抗势力。
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丘吉尔终于发现了。
戴高乐就是一个法国中级军官而已,号召力实在是有限。在这之前法国大部分人都不认识戴高乐这个人。
法国的反抗势力也没有把戴高乐当成是他们的领袖。
目前戴高乐能够直接控制的武装也就是十几万人,加上法国的一些殖民地听从戴高乐的命令。但那些殖民地很多主要是配合英国军队作战。并没有戴高乐什么事情。
因此丘吉尔是越来越看不起戴高乐。
丘吉尔这些人看重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手上的实力。戴高乐目前实力不够,对于战局没有丝毫的作用,他们当然是看不起戴高乐。
丘吉尔如此,罗斯福更是如此。罗斯福压根就没把戴高乐当成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毕竟法国二战投降太快,罗斯福是非常瞧不起的。不要说戴高乐还不是法国领袖,就算是法国真正的代表出现,罗斯福也是瞧不起的。
因此戴高乐现在是真没有什么办法。
他要为法国争取地位。
戴高乐很明白一点。德国肯定是要战败的。本来打的顺风顺水的德国,自从进入苏联之后进攻步伐已经停止。双方的战线开始僵持。
目前打的非常激烈的斯大林格勒,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德国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时间。而且在苏联德国也是伤亡巨大。
德国在北非也是非常强势,但英国军队也没有完全溃败。德国对于英国本土狂轰滥炸,但德国始终是无法战胜英国海军,也并没有让英国屈服。
德国目前两线作战,已经不是那么容易。
现在中国、美国都已经对德国宣战,美国军队开始奔赴北非。这么多大国围着德国,德国肯定无法战胜他们。
毕竟中国、美国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都远远超过德国。
因此聪明的戴高乐虽然现在手上只有十几万部队,但已经开始考虑战后的事情。
傲慢的丘吉尔,戴高乐已经猜测出他的想法。丘吉尔要利用这次战争的机会,会把法国也打入德国的阵营。一旦此次战争击败德国,到时候德国、法国都会被英国打成是战败国。
到时候德国、法国都会受到战胜国的压制。
英国会利用这个机会,彻底压制老对手法国和德国。甚至对于美国、苏联这样对于欧洲虎视眈眈的大国来说,把法国和德国都打下去,对他们都有利。
这不是戴高乐杞人忧天,而是目前罗斯福、丘吉尔他们真实的想法。
可这是戴高乐无法忍受的。
法国毕竟曾经是欧洲大陆的霸主,怎么可能忍受这样的情况。他要恢复法国往日的辉煌,但想要恢复往日的辉煌,必须要得到一个世界大国的支持。
戴高乐认为和欧洲没有多少利益关系的中国是最适合的。
“戴高乐将军,法国是一个有辉煌历史的国家,法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中国愿意尽我们所有的力量帮助法国。”
“感谢,总统先生。”
戴高乐心中大喜。
这一次来中国来对了。以中国的工业实力,养活上千万军队都没有问题。只要中国愿意,有中国的支持,戴高乐完全可以在北非法国殖民地弄出几十万部队出来。而且凭借着手上拥有的资源,可以支持法国国内的抵抗力量。
只要有足够的钱,戴高乐就有底气整合目前法国反抗力量。而且有资格和英国谈判,让丘吉尔继续支持戴高乐。
戴高乐是完全相信中国有这样的实力支持自己。
看看中国目前支持苏联的力度就知道。
苏联开战一年多时间,中国光是支援苏联的飞机就有上万架,上万辆的坦克装甲车。这样的工业实力世界上哪一个国家能够比拟。
戴高乐高兴,张学文也高兴。
张学文最担心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发力,独占欧洲。所以才会更加大力的支持苏联,让苏联赶紧击败德国。
但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苏联想要击败德国,或者说把德国赶出苏联境内最少也需要一年以上。目前在苏联境内的德国军队还有四五百万。这么多军队想要真正击败,没有两年估计很难。
而且未来就算苏联击败德国,但苏联肯定要在欧洲扶植一大批的社会主义国家,然后和美国对峙。可是说起来欧洲的美国阵营都是历史上的强国,和苏联小弟估计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
加上苏联毕竟战争创伤太大,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和美国对峙,苏联肯定是处于下风的。美国完全可以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实力,资金实力,让欧洲短时间之内恢复强大。
这不是张学文希望看到的。
因此张学文准备在美国阵营当中扶植一个大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战败国,葡萄牙、西班牙都是小国,英国是一个搅屎棍。
因此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法国。
特别是戴高乐。
历史上戴高乐就是一个比较强硬的人。戴高乐在的时候,法国一直都是一枝独秀,不当美国的跟班。
所以当戴高乐发电报,想要和张学文见面的时候,张学文才会同意。
“戴高乐将军,在‘北京会议’当中大家决定,根据战局的变化一年之后会重新开一次会议。到时候我代表中国邀请戴高乐将军的到来。”
“谢谢。”
听到张学文的话,戴高乐狂喜。
因为张学文这句话是直接承认法国大国的地位,更是承认戴高乐的地位。如果戴高乐真的能够代表法国参加会议,那么法国就成为反法西斯联盟的一个国家,战后不会当做是战败国。
同样后来的会议,不可能有太多的国家参加。都是世界大国参加,讨论世界秩序。戴高乐能够参加,就表明法国也被承认是反法西斯联盟的大国。
对于战后法国的定位有非常大的好处。
“应该的。中法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当年法国第一个取消不平等条约,这一点我感激在心。”
“是,我们两国是传统友好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