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枭和贾诩二人立于帐外,没等多久,便见一名英武非凡的银甲将军在几员军士的引路下,朝营帐大步走来。
那将军仪表堂堂、面容俊朗,眉宇间自有英气环绕。中等身材、略显富态,细密链接的铮亮银甲更为其平添几分威武。
好一名贵门俊士!
赵枭二话不说当即朝其迎去,大声道:“英豪可是汝南袁兄?”
虽话中带问,赵枭却已肯定来人身份。先不说别的,就凭这亮到夜间都能闪光的精制银铠,就不是寻常将领穿得起的。
这银甲,可不仅是色泽形容,还包含着质地形容。来将这全身银铠看成色应是纯银打造,胸口那护心镜还是金色的,估计是块纯金…敢在洛阳这么壕气的。
也就四世三公的袁家了。
那袁绍听声,边朝赵枭走来边大声回道:“正是,敢问朋友是?”
“在下是幽州赵枭。”
袁绍闻言双目一亮,正要发话。却见赵枭朝其身后跟来的那名中年儒士笑了笑,继而回头朝自己温声道:“袁兄。”
“这位是我帐下首席幕僚。”
“贾文和贾先生。”
贾诩听声,朝袁绍十分标准的行了个拱手礼,文绉绉的开口道:
“鄙人见过袁将军。”
袁绍闻言,只能强压住内心想法,先朝赵枭抱拳,继而向贾诩拱拱手。
“赵将军,久仰大名。”
“见过贾先生。”
一番简单认识后,袁绍正要开口,赵枭却又先声道:“袁兄,枭早闻你德孝清正,二十出任濮阳县长便有能干之名。”
“今日得见果真一表人才,心中敬意奔涌难抑。外面天冷,快快进帐!”
“今夜我要与兄畅谈一宿!”
袁绍听声嘴角轻勾,赵枭近日可是扬名于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虽军级和自己一样是司马,但其可是真正在外领军作战的将领,和他没打一仗截然相反。
能被其如此夸赞,袁绍岂能不喜?一时不由笑道:“好!我与将军一见如故,今夜定要谈个爽快!来,快快入帐!”
“请!”
……
帐内,赞声四起。
自袁绍进帐以来,赵枭贾诩二人连连谈论其为父母守孝六年之事,德行可与其上辈几位三公相比,那一句句不愧是名门之后、定能带领袁家再造辉煌之言。
使得袁绍高兴不已。
也渐渐忘了来营的目的。
直到夜巡军士进帐报点,袁绍才知子时已到,这才开始抛出正事。
“咳,与二位仁兄相谈甚欢,竟忘了来营的原故。”袁绍强压下进帐就一直浮现的笑容,正色道:“将军可知,今夜…”
“董并州去了何大将军府上?”
“噢?”
“这是为何?”
赵枭一脸疑惑道:“我们是外将,他董卓私下去见卫戎京都的何大将军干甚?莫非是图谋不轨?想唆使大将军反叛?”
贾诩闻言朝赵枭面色一正道:“将军,怎能私下去揣测董并州的想法呢?我曾在董并州帐下任事,他是忠于朝廷的…”
说着,贾诩面上突然有些不自信,朝愣住发懵的袁绍道:“不过话虽如此,袁将军可还是要叮嘱何大将军…毕竟董并州刚才被放押赦免,对朝廷心怀怨恨。”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这…”
袁绍突然不知如何接话,董卓明明是去投靠何进,怎么到这二人口中就是唆使何进叛变了?想着,袁绍决定直白些。
“董并州不是唆使何大将军叛变,而是弃暗投明,不愿与阉党同流合污。”
“二位仁兄。”
“可愿任大将军差遣呢?”
“那是自然!”
赵枭和贾诩闻言,当即颔首、异口同声道:“何大将军统率大汉领将!”
“我等本来就任他差遣!”
袁绍傻眼了,他不知是自己脑回路不对还是赵枭二人不对。明明你问我答、谈的头头是道,怎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是说…”
“袁兄不必再说。”
“如若何大将军有命只需上书一封,陛下同意,我等立刻遵循!”
赵枭说完,贾诩淡淡一笑,接着道:“大汉官兵为大汉而战,绝非为个人权贵。宦官的话我们不听,除陛下之外…”
“谁的话我们都不听。”
袁绍闻言终于了然,这两人不是不懂话里意思,而是不想蹚这摊浑水。
虽以袁家为胁或许可以逼他们归顺,可想到自己刚被两人夸成仁德之士,现若以家族胁迫两人与自己一派结成私党…
袁绍突然感到拉不下脸。
赵枭见袁绍默不作声,便低声道:“我十分仰慕何大将军,也对宦官污行感到不齿。但势小力微,只能随大波逐流。”
“袁将军,我十分敬佩你。”
“无论如何,希望我们是朋友。”
袁绍闻言双目一闪,继而深深看了眼赵枭,起身道:“赵将军。”
“阉党变化无常、残害忠良,莫要以为跟随他们能有好结果,若能想通。”
“大将军府为你敞开。”
说罢,袁绍面色有些阴沉,一句告辞也没说,当即大步离去。
……
见袁绍离去,赵枭面露凝重,看着帐口道:“文和,既然离京最后一步也是去何进府上暗投,为何不能在册封前?”
贾诩见此轻笑道:“将军想与袁绍结交?确实,交好袁家助力不小。”
“不过,将军有没有想过,如若跟袁绍表明心迹,其会高兴还是难过?”
赵枭眉头一挑,当即回道:“我们暗中投靠还能倒戈一击,他自是高兴。”
“嗯,那大将军高兴吗?”
“何大将军自然高兴。”
“那么问题就来了。”贾诩面色一正,肃声道:“袁绍被我们夸几句就笑得合不拢嘴,要是得知我们暗投,更是如此。”
“他出营去,怕会一路笑着回府,路上有多少宦官耳目尚不清楚…”
“那还能叫暗投吗?”
“何进屠户出身,也是个喜形于色的人,比袁绍更加不懂守密。他们根本不具备让我等暗中潜伏的条件,我等没败露,他们败露也是一样。将军切不可…”
“将生死掌于他人手中啊!”
言语虽轻,如钟耳鸣!
赵枭陡然清醒,他自穿越东汉就一直在打仗,心也粗了些。对这些权谋之事远没贾诩算的清楚,竟漏了这浅显一点!
专业事就要交给专业人士!斗权弄计,他赵枭不及贾诩十分之一。
后怕的同时,赵枭也不由对贾诩满怀感激。当即抱拳肃声道:“多谢先生提醒!枭真感到有先生相助,何其幸也!”
“将军莫客气,这是诩之本分。”
说着,贾诩嘴角轻勾,他适才说出那番话就感到有些僭越。刚有悔意,就见赵枭竟没丝毫怒意,这悉心听理的姿态…
令贾诩很高兴。
这赵枭,不是昏主!
……
西郊军营,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