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总督府(2 / 2)

尤其是陈宫魏延,面上显露出震惊。

赵枭此举,是在分散地方权威啊…

但从其他角度看来,却是极好的!!

朝聪颖二臣微微一笑,赵枭脱去赤红狐裘、悠悠道:“咳,刺史府之刺史官,负责州内所有内务,例如缴税、办学,赈灾、放粮。”

“贴告、宣传,农情、医疗。”

“还有治安等林林总总,都由刺史负责。”

说罢,赵枭抬手道:“至于军务署,也很简单。顾名思义,就是掌管州内一切军务。军署军帅,要负责布防、建哨,探情、反碟。”

“募兵、演练,剿匪、巡逻。”

“平常军政两大衙门互不干涉,但在必要时也可沟通协作…但是,同样要上书报告!若无必需,严禁军政官员来往,这由总督府监管。总督府虽无兵权,但有三千宪兵队。”

“宪兵具有无上权威,人少却不得侵犯。但同样,宪兵若做出乱纪之举…”

“当罪加一等,斩首示众!”

言至于此,赵枭淡笑、环顾四座。

君王讲得细致,满堂文武听到这,就是憨将斐元绍都听懂了。细细思索着,众人眼中无不冒光,只感这制度新奇而又简单高效。

也从根本,杜绝了地方作乱的可能。

州内总督最大,但总督没有实质性兵权。他寻常可以随意调动驻军,但不是直系、命令得从军务署来下。如此背景下,就是总督萌生异心,

麾下不过三千宪兵…起不了事。

若强行反叛,军务署弹指间便可调兵将其灭杀。而只要总督没有反心,就可以反过来监督军务署。宪兵队,就是专管军队内部的。

至于刺史府,完全就是管州内政务。

刺史手下就些治安衙役,夹在两尊大神中间哪敢贪污弄权,只得一心一意做事。

但说刺史最弱,也不见得。毕竟沿袭了先前最高长官的名号,再加上掌管民间,只要刺史为民…非但不弱、还是一股极强的力量。

一州之下三股劲,互相制衡约束。

方不会一家独大,产生上位反则全州反。

斗权导致效率低下,赵枭一窝全端。

三方就必须齐心协力,携手并进!

此策此制,妙哉妙哉!

虽还不甚完美,但老旧的监察史制亦然是历经岁月的打磨,才得到后日的赞誉。

这总督制,历经不断完善…

定能成为优良之新制。

用张飞的话来说,就是牛鼻!牛鼻大了!

牛鼻他爹给牛鼻开门,牛鼻到家了!!

……

“诸位,觉得此制可否开展?”

待文武众臣思索好一阵,赵枭才笑着发声问询。然话音落下,就见满场颔首。

一时间,赞扬之音不绝。

“大哥多智!某还要慢慢学呢!”

“大哥远虑!弟觉得可行!”

“我王英明!此计甚妙,举世难寻!”

“堂兄实在是高,子龙都惊呆了。”

在绝大夸赞中,也夹杂少许稳健。

只见陈宫陈到纷纷躬身行礼,劝谏道:“我王英明,所虑之制实乃严谨考究。”

“但,若无经过实践,终还是推测。”

“王上,不如先暂且续用旧制、拿一州来试行总督制。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不断完善后的总督制若能适应时局,便可全面推广。”

“在此之前,还是稳妥些好!”

其余臣子听声,觉得甚是有理。除开魏延等少许天性激进之人,几乎大半…

全都躬身行礼,齐齐呼曰:

“陈帅、次席之言有理。”

“臣等复议,还望我王稳妥!!”

听铿铿劝谏言语、见满堂忠贞烈骨,赵枭哈哈大笑,昂首抚须、高声道:

“有此满堂贤良,本王何愁不兴?!”

“我仁武伟业,何愁不昌啊!”

“诸位之请,孤准了!”

说罢,赵枭眼冒精光、淡笑道:

“扫清门阀蛀虫后,就拿青州做以试点!”

“我仁武伟业,也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