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鞑子的模样我见过,只要再次见到他,肯定能认出来。”崔应元在旁边的说话,暂时让陈源忽略了战袄的事情。
“那就好,且等着吧。”
“百户……啊不,源哥儿怎么确定鞑子入城定会走崇文门?”
“老崔,你不说了鞑子化装成了商贾,他们肯定走崇文门啊!”
“对对,瞧我这脑子。”崔应元也反应过来,连连点头。
你道为何?
这都是因为,京师九门,唯独崇文门是进出商贾必经之路,但凡进京,必走这崇文门,因为这里要收税。
走其他的门?
这是大明,不是后世,谁走哪道门可是有一定之规的。
这也是陈源二人在此守株待兔的原因。
再说就算去了固安成功的几率也未必有在这儿的几率高。
再说了,这也不是上面派的正差,能不能抓到,两说嘛。
到了申时,日头正毒,在一旁盯着络绎不绝进去的许多商贾,愣是毛都没捞到一根。
“源哥儿,这么傻站着,好生憋气,这都一天半了,鞑子不会不来了吧?”
崔应元有些焦急地说道。
“老崔,淡定一点,我知道你看着那些守城门的揩油心里痒痒,这叫同人不同命,咋们还是先办正事,来日方长。”
陈源反过来安慰崔应元道。
也难怪崔应元眼红,这天下的商贾、货物进京都得走这崇文门,你说是不是发得流脓淌血?
正在心中不忿之际,却见远处来了一队商贾。
“各位军爷安好,额们是山西范家商号滴,运些特产进京。”
打头的是个微胖的商贾,头戴六合一统帽,冲城门的小旗官拱手陪笑道。
“废话少说,路引、货单拿出来,让兄弟们搜检。”小旗官郑金田倨傲地说道。
“是是,草民懂的。”
商贾陪笑着从怀里摸出早已准备好的路引、货单,还有几块碎银,递给了郑小旗。
这位郑小旗正是左安门守卫郑玉田的嫡亲兄长。
“算你懂事。”
郑小旗板着脸接过,目光却温和了不少。
“那谁,贾六,过来,给爷看看……这些字好生难认。”
郑小旗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