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想到,狄仁杰就像后世的小老头儿一样,初次见面还会说些吉利话,一下子就拉近了关系。
“书房有点乱,咱们到凉亭那里坐坐吧。”
狄仁杰这么一说,就率先走向了庭院中的凉亭里来。
想想也是,人家这么大一个宰相,什么机密公文全都在书房里,在里面见客属实有些不合适。
仆人已经在凉亭里排布妥当,茶果清简,不过也看得出用了心思,并非怠慢。
“小朋友在家行几?”
突然被这么一问,李秘倒是有些发懵,因为他确实不知道自己行几。
“不瞒阁老,我自己也不清楚,不过大家都叫我二郎。”
狄仁杰呵呵一笑“好好好,二郎你也坐,我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
狄仁杰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也是数度起落,想是自己淋过雨所以也希望给别人打伞,如今终于拜相,却是半点架子也没有。
见得这架势,李秘心里也就有了着落。
然而当徐有功让李秘讲诉了案子经过,以及最终的调查结果之后,一直默默听着的狄仁杰,却皱起了眉头来。
“所以,这个秦藏器,算是为养父王世朗报仇吧?”
秦藏器这个案子涉及到宋家与朝堂争斗,甚至涉及到了高宗皇帝的死,以及武则天。
但狄仁杰的关注点似乎全不在这上面,反倒问了个李秘摸不着头脑的问题。
“表面看起来算是复仇,但若深究,他是想主持公义,这是用私欲凌驾王法。”
李秘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解释,但狄仁杰似乎并不认同。
“我担任大理寺丞的时候,一年处理几千件积压的陈案,一万七千余人,并无一个苦主喊冤,你们可知道为何?”
徐有功同样有“徐无杖”的美名,自是知道办案的精髓,当即回答道“礼法要兼顾……”
这几个字道出了大唐朝司法的现状与尴尬。
从唐太宗开始,为了缔造盛世的场面,统治阶级推行宽仁治狱,办案的时候要遵从律法,但也必须兼顾礼法,有时候甚至律法都要给礼法让路。
这是统治阶级层面的考量,要在百姓中推行礼法,如果人人都遵从礼法,就不会有人犯罪了。
狄仁杰点头道“不错。”
“有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