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达瓦,你没骗我们?朝廷这次真的是派人来抗击英国人,而不是来阻止我们反抗英国人的?”
“扎西达瓦,你也是高原的孩子,你可不能叛变!”
“对啊!朝廷不敢反抗,我们敢,绝对不允许英国人跨入高原,绝不!”
“我看悬,朝廷一直以来面对英国人都像软脚虾一样,挺不直腰杆,只会委曲求全,出卖高原的土地,以求和平。”
“你们都落伍了,朝廷已经被汉人的大军推翻,不存在了,这个赵大人也是汉人的新朝廷派来巩固边防的。”
“是呀是呀,你们在后藏,不知道这些,我们在前藏,这段时间,又有万人以上的汉人大军通过,这个赵大人怕不是有两万战兵。”
“两万?那得是多少人啊!如果汉人的朝廷真的派两万人来打英国人,那咱们就认这个新朝廷……”
十月底,诸多部落头人齐聚日光城,被战争光顾后,陷入短暂萧条的日光城重新热闹起来。
日光城一战后,赵尔丰没有进一步推进,而是普拉达部“支援”赵尔丰的“骑兵”撒了出去。
高原上,行路艰难,一直到今天,高原上大部分上层人物才齐聚日光城。
扎西达瓦,就是普拉达部骑兵队的头领,会说四川话。
“我怎么敢欺骗你们,我们已经在日光城消灭了八百英国人,俘虏都还停留在扎什城中……”扎西达瓦解释着。
扎西达瓦名义上是个骑兵队统领,但是他只是平民出身,这些部落头人、喇嘛活佛等,都是有头衔的贵族,他得罪不起。
“班禅?是班禅!班禅来了!”就在扎西达瓦解释时,边缘处,一个部落头人指着城门处,惊讶且激动的大喊。
“居住在年曲麦的班禅也来了?看样子,这次朝廷真的说不定是想和英国人打一场。”
“也就是说,这赵大人有两万大军是真的?”
“没听前藏的人说吗?多半是真的,看来战争很快就要爆发。”
“为什么?难道佛祖给了你启示吗?英国人不是这么好接触的,肯定要慎之又慎。”
“屁的慎之又慎,两万大军,咱们各部再凑一两万人,加上马夫,五万大军是有的,有五万大军,还怕他英国人?”
“英国人就没有人了?天竺那边到处都是人,随便一抓一大把,过去咱们和英国人打,也是咱们人数占据优势,还不是输了…”
这些头人有一腔热血没错,在外部压力下,也能形成一个集体,去抵抗或者做些什么。
但是终究是属于封建甚至奴隶阶层,一旦外部压力消失,内部的各种矛盾就会凸显,成为一盘散沙。
过去,武器的决定性因素还没有这么强的时候,高原人不是没有胜利过,但往往只是一时的胜利。
胜利之后,通常内部便会进行内耗,等英国人卷土重来时,局势就出现重大变化。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英国人推波助澜,对于挑拨这种复杂共存的矛盾利益关系,英国人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
就在头人们争吵时,班禅已经见到了赵尔丰。
“却吉尼玛见过赵将军,听闻赵将军是来处理英国人入侵事件的,不知是也不是?”九世班禅对着赵尔丰,微微行了个佛礼。
作为拥有超然宗教地位的班禅,却吉尼玛是不用如此行事的,可他还是做了。
班禅的汉话说的很好,实际上,作为领袖,班禅需要学习多种语言和文字,不仅要通晓经义,还要清楚朝廷政策,还得知晓政治。
“班禅折煞老夫,不满班禅的说,老夫此次率领大军前来,就是为了驱逐英国人。”
“要是英国人不识时务,即便开战,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华夏临时政府的意思。”
赵尔丰快步走向班禅,微微拱手还礼,开口说道。
却吉尼玛驻地年曲麦,乃是高原后藏的中心,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1892年,却吉尼玛坐床,恰逢英国人入侵,在挑拨无果后,英国人将却吉尼玛胁迫到了印度,以反清自立为诱饵,他一直维持自身立场。
那段时间,他就深深感受到了英国人的压迫,然而命运仿佛给他来了个玩笑。
好不容易反回年曲麦,还没过几年,宣统二年,随着帝国的势力越来越衰弱,大英帝国的力量越来越集中,加大了对高原的渗透。
(大方向上英国进入战略收缩,本质上是将力量集中起来,拳头捏紧打人才更痛。)
从1910年开始,年曲麦亲英势力膨胀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即便作为黄教首领的班禅也无力解决,反而被亲英势力压迫。
在历史上,十三年后,班禅会因为亲英势力的压迫,被迫出走内地,一生为民族团结而努力。
出走十四年,1937年,却吉尼玛试图经青海进高原,受阻,圆寂于玉树。
此时的班禅虽然还没有经历出走内地的心酸,但其反英、反对分化的立场是十分坚定的。
所以,当却吉尼玛听到赵尔丰的话后,表现的十分激动,甚至双目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