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的这个角落里发生的微妙的变化,李自成茫然不知。
其实李自成自己也不知道现在大顺军有多少军队,只知道这个数量每天在往上增,增加的都是原来的明军。李自成占领北京城的消息一直在往外扩,造成了连锁反应,投降的明军也越来越多。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另一方面他的核心力量也在减少,只不过消息还没有传到他的耳中。他留守在陕西以郝摇旗为首的部队已经全部被消灭,郝摇旗也成了阶下囚。另外他的皇后高桂英,自从李自成挥师北上以后,高桂英便表示要带兵去南方打出一片天地。实际的原因夫妻二人都心知肚明,李自成如果进了北京城,肯定是花天酒地,灯红酒绿,光皇宫里面就有几百上千的女人等在那里等待李自成临幸,李自成不愿意把高桂英这个牌位放在身边。高桂英心中也清楚,李自成进了北京能把握持得住?还是寄希望母猪能上树吧!所以她干脆眼不见为净,带领军队横扫江南去吧,顺便把李自成的侄子李过也裹挟了去。
高桂英的行军线路,从河南沿着湖广的东部进入了江西。喻梅萍为了让大明南方的缙绅们多吃一点苦头,指令中华军中原方面军,不要去阻拦她,放他们过去,随后切断了他们的退路。也就是说,高桂英、李过带领的这支闯军,早就已经脱离了李自成的控制。
吴三桂与王廷臣的见面很顺利,对于王廷臣来说,他所处的位置非常尴尬,他是要看吴三桂的脸色行事的。一方面他的兵力不够,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不经过山海关,他无法回到中原。而且对于李自成,他从心底里是抵制的!
对于吴三桂家中的遭遇,王廷臣也深表同情。通过这件事情他心中也明白,投降了大顺军,连基本的保障都没有。更何况他身处关外,知道清军八旗兵的厉害。一旦大顺朝廷要与清兵发生冲突,自己手中的兵马就是最直接的炮灰,而与清兵作战那就是去送死!
当吴三桂一说出自己的来意,王廷臣马上就同意,这么一来两家的兵马加起来就将近有5万(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唐通部的降卒)。吴三桂是正帅,王廷臣为副。吴三桂的实力要比原来的历史强了不少,对抗李自成的底气也足了,当然投靠清朝的砝码也增加了。
两天以后宁远方面也传来了消息,书信虽然是祖大寿寄来的,但是他告诉吴三桂,大清皇帝多尔衮早就希望他吴三桂投降大清,也已经授权给他对吴三桂进行招降。与此同时,祖大寿部有1万军队也在向山海关运动支援吴三桂,并且告诉他,已经快马传信到锦州,不出意外,大清的八旗军也会快速向山海关驰援。
这一系列的定心丸,吴三桂就把心放到肚子里了,陈圆圆被掳,吴襄被杀,他对北京的家人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是一心想着要复仇,他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山海关的防务。
此刻在北京城里的李自成还沉浸在占领北京城,灭了大明王朝胜利的喜悦当中,除了纵容部下在北京城烧杀抢掠,□□妇女之外,李自成流寇的本质也渐渐的露了出来。强盗嘛,打了胜仗就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银。李自成自己也是天天酒池肉林,夜夜笙歌艳舞!
说起来很可笑,现在整个明末的战场上,众人皆醒唯李自成独醉。自满自负,得意扬扬。占领了北京城,就以为得到了天下,李自成现在是信心满满,现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势力都不在李自成的眼中,手中有100万大军呐!
4月10日,当唐通来自于山海关附近第1份告急的文书传到京里的时候,李自成还不以为意,直到第2份第3份告急文书连续的到京,李自成这才觉得事态有些严重了。但是到了此刻他还是没有一丝危险的感觉,大明那么多总兵都带着自己手下的人马归顺了,当然南方不算,现在只不过差你一个小小的山海关总兵,他并不感到有任何的危机,当然事情总归要解决的。
4月13号,李自成召集了满朝文武商谈这件事。当然其中的文臣基本上都是牌位,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原来明朝的降臣,他们虽然知道关宁军的厉害,但是谁都不会多说一个字惹李自成不快。好不容易进入了朝堂,谁也不愿意轻易把头上的这顶乌纱帽拿掉。这些武将们这段时间仗打的都顺,都吵吵嚷嚷的喊道要把吴三桂灭了,整个朝堂上清醒的人不多。
当然清醒的人还是有的,顾君恩就皱着眉头:“皇上,对于山海关的事情你要重视,那是一个战略要地!吴三桂守着山海关,挡住了清兵的入侵,我们对于吴三桂最好以怀柔为主,能够招降最好,不能招降就要彻底灭了,绝不能让他独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