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快速撤出北京,也出乎了中华军的意料。按照喻锦原来的想法,即便是再下一天的早上清军才撤离,中华军也是在能够接受的范围。毕竟这不是普通的搬家,而是要搬走一个朝廷。
多尔衮为什么选择在大白天离开北京?人们常说月黑风高夜,杀人正当时!清军完全可以凭着夜色撤离北京。岂不知道,月黑风高,杀人容易,被杀的可能性也大大的增加,多尔衮可不敢冒这个险!
清廷这次是大规模的撤离北京,人员和辎重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撤退队伍的顺序安排,颇费了多尔衮一番心思。他认为整支队伍最危险的是在前部,那可要承担开路的任务。前方的危险是未知的,所以他把40万绿营军全部放在了队伍的前面,由洪承畴统领。多尔衮给洪承畴下了死命令,一旦前方遇上狙击,不管损失再大,也要用命来顶住,以便让中军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反应。这40万绿营军,多尔衮就是把他们作为炮灰来看待,是一次性易耗品!
中军是由两黄旗来护卫,这是多尔衮自己的亲卫军队。两白旗殿后,镶红旗和汉军旗一左一右侧翼护卫。
永定门是北京城的南门,出城行军的方向只能是向南,随后多尔衮准备择机向东或者向西。向东就是去海边,唯一的一个目标方向那就是登州,那里离开辽东最近,也最有可能找到海船,可是权衡再三多尔衮不敢冒这个险。一来如果在登州找不到海船,那么山东半岛的顶端就是大清的一个死地;二来旅顺在襄阳军队的手中,到了辽东登陆就成了个大问题,多尔衮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剩下的唯一的一条退路就是择机向西,最好的线路就是从晋西北出长城,那里离开草原最近,出了河套就是蒙古人土默特部落,但是那个地方襄阳军队肯定是防守的重点,更何况如果这样走的话,先要进入山西,也就是从娘子关进入晋中腹地。对于娘子关,崇祯12年多尔衮入关的时候,他曾经到过这个地方附近。在北直隶干掉了卢象升的天雄军,然后掉头往东奔袭济南城。当时从娘子关擦边而过,那个地方可是个险地,多尔衮也不敢冒这个险。唯一的办法就是一路向南,渡过黄河,再从潼关进入陕西,然后再一路往北,绕一个大圈子,多尔衮认为这条路线是最有可能回到草原的。如今整支队伍最危险的部分他认为就是突前部分,反正有洪承畴顶着,他手下的绿营军人多,消耗掉一些也不足惜。
尽管多尔衮做足了准备,也准备好了突出北京城后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并且做好了相应的对策。可是在整个出城的过程难以想象的顺利,襄阳的军队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大部队扬长而去,不放一枪一弹,整个下午多尔衮犹如在做梦,仿佛就像是在鱼游大海,虎归山林。
到了傍晚,先头的绿营军已经快要到达白洋淀了,而殿后的两白旗也已经出了顺天府的地界。这样算下来,足足离开北京城有100来里地了,多尔衮长长的嘘了一口气,今天运气最好的是洪承畴,原来以为襄阳军队多少会在前面等着他们,不死也要脱层皮。哪知道洪承畴带领下的绿营军一根毛都没有伤到,而受到损失的反而是殿后的两白旗,死了100多个人。其实也是他们自己找死,两白旗就是原来皇太极时期的两黄旗,当初相当于就是皇太极的亲军,现在即便是改了名称也跋扈惯了。本来襄阳的军队离开他们远远的五十里尾缀着,根本就没有想动手的意思,哪里想到这帮昏头昏脑的家伙,以为对方在行进中发挥不出火炮的威力,派出了一个牛录对追兵进行骚扰,企图阻扰追兵的脚步。结果可想而知,被对方一顿乱枪,出去一个回来只剩半个牛录。
洪承畴自从在谈判的现场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他带领的绿营军便义无反顾,猛冲在前面。一路上高歌猛进,没有遇上任何的阻挡。到傍晚的时候,他的绿营军甚至与中军脱节了,多尔衮不得不派兵通知他,要他控制进军的节奏,放缓脚步。
后面襄阳的追兵也是骑兵,从探马得知的消息,追兵是一支正宗的铁骑,如果撇开他们手中令人胆颤心惊的火器,光是两军马上交战,八旗军队也绝占不了便宜。
几天下来多尔衮发现了一个现象,后面的追兵追的并不急,只不过是尾随在他们后面监视清军。如果清军的大部队每天只走五里十里地,他们也跟着只前进五里十里,但是如果你某一天驻足不行,追兵马上就会逼上来。
就这样双方走走停停,等到清军真正走出北直隶已经大半个月以后了。
令多尔衮崩溃的是,每当他想动起将大队的清军往西拐的念头的时候,就会遭受到来自西面侧翼襄阳军队的阻击。清军只能不断的违背自己的意愿,不断的向南,向南!离开他们心中的目的地越来越远,这就是标准的背道而驰!
多尔衮心里升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襄阳不光是在背后不紧不慢的跟着自己,自己的两翼肯定也有襄阳的军队在监视着。你甭想动歪念头自行其事,对方给你指定的方向就是江南,要想去其他地方,此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