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每天都有人去城里找活儿,林墨羽和陈氏带上一包袱的帕子,搭上一辆驴车进了城。
刚进城,两人就被当前热闹的气氛迷住了眼,街道上男女来来往往,街边到处是吆喝的小贩。
送她们来的赶驴车村民说:“你们来的正巧,过两天就是上元节,这几天都不宵禁,街上也热闹着,你们要卖东西这会正好卖哩。”
林墨羽忙跟村民道谢,辞别时,村民说道:“对了,你们可千万别告诉村里人我把你们带到城里的,不然他们肯定会觉得我在帮林姑娘你逃呢。”
林墨羽尴尬地应了几声,随后就与陈氏来到热闹繁华的街道上。
林墨羽听说上元节是古代最重大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男男女女便会畅游在此,百姓同欢。
她和陈氏在热闹街上走走逛逛,最终在满满当当的摊位中找到一个狭小之处,她和陈氏挤在当中,将包袱摊开,把各色制作精美的帕子摊放在其上,即林墨羽还把沿路摘的芳香扑鼻的野花摆放在她们的小摊子上。
林墨羽深呼吸一口放松,每当有年轻小伙路过,她就吆喝:“公子,公子!买个帕子吧,回去送给日夜为你操劳的娘亲,让她高兴高兴。也可以送给心仪的姑娘!”
这么吆喝着,果然有人停下脚步去看她们摆出来的帕子。陈氏绣得帕子是好,齐齐整整的,没有一丁点瑕疵,价格又比那些绣坊的便宜。加上林墨羽能说会道,如此一来出门带了钱的几乎都会买上一两条。
很快,陈氏的帕子就卖出去好几条,不过林墨羽觉得这速度还是慢了一些,而且来的人杀价太厉害,也挣不了几个钱。
她在现代的工作其实与营销有关,所以她想着怎么用营销的方式帮陈氏把帕子兜售出去。而且陈氏的帕子一直都走质不走量,现在只是攒了这么多,要是以后做不出来这么多,一个月就做五六条出来,这钱也挣不了多少。
想了一会儿,她把摊子上的所有帕子都收起来藏在夹袄里,只取出其中两条摆在摊子上。
物以稀为贵,方才那么多帕子摆出来,来的人挑挑拣拣反而不容易买下,这回只剩下两条,便不会显得帕子廉价好挑选了。
这回林墨羽换了战术,在街上吆喝道:“比绣坊还要好的帕子,只有两条,先到先得!”
吆喝几声后,有两个姑娘在林墨羽的摊子前站住脚,她们蹲下来,仔细观察着林墨羽摆出来的两条帕子。一个姑娘问道:“就两条?”
“姑娘,一看你就是识货的人,你看这帕子的做工还有这针脚这手艺,光是做这一条那可就不少功夫了,你瞧瞧,是不是比那绣坊里卖的要好。这可是咱们城里最有名的绣娘苏锦绣的大徒弟的帕子,我好不容易找来的这两条。”林墨羽自卖自夸地说道。
陈氏听的一阵心虚,用胳膊肘蹭了蹭林墨羽,林墨羽毫不顾忌,继续吹嘘:“两位姑娘,你们来的可巧。旁的人看我们这是个小摊子,都没人注意我们。我们摊子虽小,这帕子拿出去可是争脸的,今天就给你二位一个友情价,一百文一条,怎么样?”
陈氏惊诧不已,这可比方才的卖家贵了整整两倍不止啊,方才卖的最好的也才卖了三十文。
两个姑娘互看一眼,其中一个说:“确实,这帕子的精妙,值这个钱。”
说罢,两个姑娘竟连价格都不讲,便痛痛快快的给了钱。陈氏在一旁直接愣住了,待林墨羽笑着接过钱,挥手送两个姑娘离开之后才反应过来。
“林妹子……这、这样也能行?”陈氏平时在村里卖帕子,那些村民大多家境贫困又都是一些熟人,有时候给一点钱陈氏便卖了。
像刚刚卖三十文一条那样的手帕,陈氏已经觉得很满足了,没想到还能卖到一百文一条?!
陈氏激动之后,忽而又有些不安道:“但我这手帕真的能值这么多钱吗……况且我也不是什么有名绣娘的弟子啊。”
闻言,林墨羽宽慰道:“陈娘子不必担忧,这只是一种营销的噱头,销售的手段,好多物品都是通过这种宣传方能提高价值。再则,你绣锦帕这么多年,手艺炉火纯青,便是那些绣坊娘子也比不上你,也就是她们的名气更大一些而已。”
“刚刚来那两位姑娘也是识货的,若不是你的手艺好,她又怎会愿意掏钱买呢?”
陈氏听见林墨羽这么说,顿时心里也有了信心,感激道:“林妹子,今天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你卖东西这么厉害。”
林墨羽笑了笑,心道这算什么?她要彻底改善陈氏一家贫穷的生活困境,还差得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