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了1982年的元月,赵卫东也到了毕业的时间了,这一段时间他还真好好忙了一阵,博士论文的写作和答辩花了不少的时间,现在也都已经完成,就等着拿学位证了。
现在京都的大四合院。
就是赵卫东和叶倩茹在住着。
少了温妍,这座大房子显得清冷了许多,因为赵卫东也很少在京城,本来他要管很多财团的事情,现在都放手了。
都交给她们去负责。
但去年的情况比较特殊,首先是父亲前年刚到深港工作,而且去年又面临地级市升格为副省级城市问题,赵卫东知道,如果父亲没有过硬的政绩,他是一个刚刚从副厅破格。
提拔到正厅的位置才不到一年。
因为在通义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工作成绩特别显著。
父亲被提拔担任副厅级的副书记,正巧取消革委会,重新恢复地区行政公署,因为父亲有突出的经济建设能力。
因此被破格由副书记直接安排行署专员。
从副厅到正厅的时间,仅有一个多月,刚担任行署专员,就调到深港担任市长,从八零年七月到八一年三月,父亲担任正厅职务时间,只有九个月的时间,按照干部相关规定,任职时间不够。
这种情况是不能提拔的。
况且前面还有一次破格的情况。
所以,只有父亲在此期间,只有做出特别大的贡献,当地的工作也无法离开他,才有可能让他保留职务,继续升格。
不然就可能出现。
升格后职务为副市长,主持市政府工作,担任正厅职务三年后,再提拔到市长的职位上来,这样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因此为了把深港市建设得更好,因为赵卫东对深港的投资无比巨大。
需要父亲的配合。
如果没有父亲的配合,自己让那些财团给深港利益输送,没人能理解这个行为。
说不定别人还以为,财团不怀好意。
这完全违背资本的原则。
而且自己财团赚到钱的时候,又会让人眼红,因为在房地产开发中,因为是面对国外的销售对象,不可能以对国内的销售价格,把那些房地产,销售给他们。
而且自己开发的房产档次。
明显高于香港,价格仅为香港的三分之一,已经是价格够低了,赵卫东知道对于自己的祖国不赚钱可以,捐款也可以,但是对国外就没有必要如此,自己的财团也需要赚钱。
而且花钱的地方也很多。
因此赵卫东决定,利用香港的这次房地产炒作风。
把深港的城市建设发展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开工建设一批超高层建筑,并且建设一座亚洲第一高楼。
做为深港市的地标建筑。
还建设了上百座,50-100层左右的高楼,这个力度可以说是无比巨大的,而且都是用,自己财团在香港开发高档房地产的,组建的超大型建筑集团,他们的建筑质量好,经验丰富,建设速度快。
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
现在已经全部完工。
那林立的高楼,在这个时代,给人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最重要的是,在短时间内全部销售出去了。
给深港带来了,上百万高素质的城市居民。
整个城市渐渐开始繁荣起来了,再加上赵国钧采取多项并举的措施,效果出奇的好,投资建设的周期短、见效快,进出口的业务也开展的非常好,通过赵卫东的财团,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进口大量物资。
没有外汇的限制。
可想而知,进出口业务,会做得多么的好。
再加上无息贷款的扶持,市属企业发展,可以想象得到,大批的企业,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很明显,深港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取得的成绩也是辉煌的,而且赵国钧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全市干部都清楚,赵国钧是深港奇迹的创造者,中组部和广南省委,肯定了父亲的工作成绩。
中组部任免赵国钧同志。
为深港市的市长。
虽然说在过去的一年多,努力布局安排深港的建设问题,配合父亲的各项工作,因为这些时间的节点必需把握好。
设计要好、建设的质量要好。
营销的策略要好、销售的时机要更好,如果不能把握好最佳的时机,深港的房地产,等到香港房地产大崩溃后再销售,那虽然也能销出去不少,但绝对没有在崩溃前。
销售的效果那么好。
那个时的销售肯定是不乐观的,肯定会吓住不少的人,因为市场是不理性的,而且平常人只买涨不买跌的。
为此,赵卫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也就是把深港开发的房地产。
提早进行销售,因为香港的房子还在暴涨,深港如此价廉物美的商品房,绝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再加上在深港的生活支出也只有香港的五、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同样的生活水平。
香港一个月的生活费,在深港能用一年。
这对香港的中低收居民,是多么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大批投资企业,高管的居住需要和员工的住宿需要。
再加上价格的低廉,品质的良好。
让很多企业购买商品房,为企业高管及员工提供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