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入静状态下,非常专一,练功的效果也最好。
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在开始入静前,一定要确定修炼的时间,因为人的大脑内都有生物钟,你确定好时间后,入静修炼就会,在预定时间到达时,主动退出入静状态。
如果没有预先确定修炼时间。
就会造成长时间留在入静状态下,无法出静的问题,出现不可预料的后果,只要是做到该做的。
入静好处无穷。
就是没有练功的人,入静的好处也是多多。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修炼,在赵卫东强大真气的,醍醐灌顶之下,吴明华的内功根基,打得特别牢,整个人也发生,脱胎换骨般变化,很明显她现在已经有浑身使不完的力气。
只是还没有掌握。
使用劲力的方法,虽然已经在学习太极拳,只是还在套路学习阶段,还没有开始练习推手。
现在也可以说。
是有劲不会使,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果此时对付一两个社会流氓,这肯定是没问题的,她可以凭借强大的力量,横推过去就行了。
若是想要对付。
五六个流氓,估计就力不从心了。
因为没有章法,不懂攻击,不懂技击的技巧,就不能把身上的内力发挥出来,估计十分的功夫,只能发挥一、两分出来,这样防身的效果就差多了,因此,赵卫东就打算开始,教太极推手的练习。
让吴明华。
尽快太极拳的技击要领,他为了让吴明华了解,什么叫“知形”,要掌握技击的要领。
就要对于人的。
体形体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
赵卫东特别注意,指导吴明华要对对方,形体变化进行把握,如果对方力大速度快,自然不能以慢动作式的,太极套路应对,只能随人之进退快慢而相随,特别提醒吴明华,在这一过程中。
最佳时机在于。
把握对方最初的,动作雏形,即“一动”,因为这时对方的速度、力量都未形成。
最易处理。
如果一动之机失去了。
可以继续破坏,对方的发力距离,使之不能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自然也就没有损失了,如果这一机又失去,那就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承力、化力,使之在自己身上,形成不能力点,没了力点。
对方的进攻也就无效。
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对方,发力距离之外,到对方发力距离之内的过程,是一个知形的功夫。
这个过程。
也是平常人一时,难以做到的。
但是现在的吴明华却不一样,她已经有了高深的内功,身体的潜力完全被开发出来,眼力、悟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学习能力很强,再加上赵卫东的循循善诱,吴明华对于对手的形体变化。
很快就看懂了。
判断的准确性迅速提高,接下来赵卫东就是,要让吴明华把握的内容,就是懂劲。
这里说的懂劲。
其实在上面用身体,处理对方的力点时。
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在此基础上,要做的是,在与对方相接触的一瞬间,必须通过听劲功夫,知道并把握住对方的,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为发人于丈外。
对于这个听劲懂劲。
赵卫东用了那天,对付五个社会青年的例子,进行详细解说,当时也是根据对方的。
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
顺势加上一股力量。
让他们失去重心,以特别无力的姿态,加大摔的力量,才会产生特别神奇的效果,那也可以说是:四两拔千斤,其实赵卫东不仅用拔,而且还有引的助力手法。
让每个社会青年的。
攻击方向拔偏,再他们失去重心,要摔倒的的时候,又加上一股引的力量,让那几个社会青年。
摔得特别的狠。
在赵卫东详细讲解之下。
吴明华此时才明白,原来那天卫东是用,如此巧妙的方法,打败了那群社会渣滓的,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原来太极拳术竟然如此神奇,赵卫东在教授中,特别要求吴明华,要做到化发结合。
同化同发。
吴明华在训练中常常感到,如果自己破对方的,招后再去打对方时,对方却又变了。
所以只能化了再化。
那不是永远,都没有办法攻击敌人吗?
赵卫东告诉她,这中间的原因在于,她没有把握住化发结合,在实战中,从来都是阴阳共存,而没有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之说,要做到化发结合,其密诀就在于“遇力成桩”。
这个桩其实就是腿。
而这个桩还必须是活桩,什么是活桩,这就是两支脚要一虚一实,这就是活桩。
实腿承受力量。
虚腿调整重心,并及时根据对方重心,之运动而进桩摧力。
也就是说,在承、化对方发来之力的同时,桩就要动起来,或进桩掤挤采肘、或退步施以捋、按之劲,或绕步而走,施之以摆、扫、挒、扭等劲,总之,必须化发同时,以桩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