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取每周回家一趟的权利,赵卫东找班主任郑老师磨了很多次,郑老师才勉强答应,事实证明过度的保护,是成不了材的,当然也是因为第一次上山的艰辛,给郑老师很深的印象。
他认为干部家庭子弟。
体力都比较差,跟农民子弟不能比,再加上赵卫东又年少体弱,出于对他的保护,也就不让他每周回家。
因为每周回家。
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就要上山。
也就是说只是回家呆个半天,因此郑老师不同意,赵卫东每周回家,在赵卫东争取到,每周回家一次的权力后,每周都跟大同学一起回家,也确实自己又干部家庭出身,从小就没有干过什么重体力活,因此体力跟农村的同学相比,而且年龄相差好几岁。
确实差距很大。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走得很快,自己怎么也跟不上,特别是回家下阶梯特别多,脚又酸又痛。
怎么也走不快。
开始他们还等一等,后来实在等得不耐烦。
就自己先走了,赵卫东就自己一个人慢慢走,难怪老师不同意,自己跟其他同学一起回家,自己的劣势绝对特别明显,只是赵卫东并不气馁,坚持了五六趟后。
变化也是十分巨大的。
他已经开始能够,跟上其他同学了,赵卫东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走得有多慢,原来是要走两到三个小时的。
现在快的时候。
只要半个多小时,就能到河西的家。
当然这是要下山才行,因为下山可以跑一跑,上山就没有那么快了,一般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这当然也是用比较快的速度走才行,就这样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上山。
后面是越走越轻松。
有一次看到有一棵死树,想到家里都是烧柴火的,想把那棵干木头扛回去,虽然看上去很大根。
可是非常干。
重量也不大,估计也就是六、七十斤。
没有想到真的能从,清凉山扛到家里去了,可见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如果按老师的要求,不去挑战自我,那永远不会有,超越自我的一天。
当然前世每周回家。
都要经过这个小山村,只要是接近村子的山上,大量的灌木被砍伐,这种灌木长得多数都不高大。
成不了材。
可是当柴火烧,特别的好。
这些灌木烧完火后的木炭,保留下来就是很好的木炭,还很耐烧火力持久,所以很多人砍柴偏爱这种小灌木,因为年年砍月月砍,近的砍完了就砍远处的,可以说烧柴对森林的消耗。
也是非常巨大的。
前世因为看到的景象,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没有对比,也就不知道区别会这么大。
现在只是经过。
不到三年的休养生息。
眼前小山村外的森林,跟前世相比,简直是天差地之别,原来到处都是稀稀落落的大树星罗棋布,小树灌木非常稀少,也有不少的灌木还没有长大就被砍掉了。
可眼前所有的地方。
都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灌木,古道两边满眼望去,森林密密麻麻、郁郁葱葱,满目青翠。
由此可见。
森林保护意义重大,也是效益巨大。
能够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赵卫东发现小山村的小溪水,很明显比前世多了很多,森林保护好了,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就会更强,因此小溪的水量才会大增,相信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在全国实现后。
到处都是。
跟前面美丽的,小山村一样漂亮、美丽、富足,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会更美丽,更加富裕。
更加强大。
继续一路往上走,景色更加的好了。
赵卫东牵着吴明华,在很悠闲自在的,游弋在绿色的海洋里,不一会儿来到了一个岔道口,这个岔道口是第一次到清凉山的人,最容易走错的地方,因为此处是比较靠近村庄,有很多村民上山拉木头、拉柴火、拉山货,把千年古道的铺石路。
都破坏光了。
只剩下光禿禿的土路,而且两条道路,一条沿着原有的道路直接向前,更象是主道。
向左边拐弯的。
有点象要往回走的样子。
很明显一般人都觉得上山,肯定是向上走的,直直向上的路,肯定是向上走的,没有想到主道向上走,反而是错误的,因此很多第一次上清凉山的人,因此走错了路。
甚至迷路了。
对于这些情况,小山村的村民都知道,所以在他们经过村子的时候,就主动教他们上山正确的路。
赵卫东当然是。
不会走错的,这是他走了一年的上学路。
那里有可能错,可是这个情况吴明华不知道,其实在交叉路口,就有一块指路标,向左往清凉山,这时赵卫东是很明白,带着吴明华就往左边的路走去,可是吴明华拉住,赵卫东的手说道:
“卫东,你走错了。”
“这个路都往回走了。”赵卫东拉着吴明华的手笑着说道:“没有错,你不是看到那石板上写着:”
“向左往清凉山。”
吴明华看到赵卫东,不相信她说的话。
就着急起来了,她心想赵卫东应该也是,从来都没有上过清凉山,跟自一样不认识路,这可得谨慎,要是走错了路,麻烦可就大了,虽然多花点力气没有什么。
但是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