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饭后,两人又在餐厅说笑了一会儿,就早早的回房休息了,毕竟明儿都得上学,要保障睡眠的充足。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林萧就早早的起床了。
在丫鬟的伺候下洗漱完毕后,林萧和睡眼惺忪的雅殊一起用完早饭,两人之后接着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匆匆的出了杏园,赶往学堂。
两人走了大概半个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随后在门口分别。
进入育才苑,林萧这厢直奔幽兰轩。穿过长长的木质走廊,林萧没一会儿就到了自己的专属书房。
此时天色还微微亮,故还没进入书房,就可以看到书房内亮着暖黄色的烛光,随着微风而时不时的左右跳动着。
林萧站在走廊里,往北面的房间望去,发现寒松轩和墨竹轩也都亮着灯;前者是二哥林荀的书房,后者则是大哥林蔚的书房。想来两个哥哥的夫子也都早早的来到房间等候了,只是不知道两位哥哥来了没有,林萧见状在心里暗自嘀咕。
收回目光后,便没再多想,林萧接着轻轻地推开自己的房门,看到于夫子正坐在位置上等候。
林萧上前问安后,跟着于夫子开始了一天的课程。
专心学习的时间总是过的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放学的时间,一上午的课程也已经接近尾声。
于夫子在课程的最后,告诉了林萧今后他的课程安排。
林萧看了后,感觉安排还算合理,除了休息时间少了点,没别的问题。只见表上记着:上午六点半到十一点是于夫子授课的时间,中间休息半个小时;十一点以后,一直到一点,是学习通识课的时间,四门通识课分别一天上两门,隔天一上。下午三点到五点则是骑射课的时间,其余时间则归林萧自己安排。
单看课程安排强度,实际上不算大。困难的是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别的先不说,光每月只休息三天,也就是在每月的十号、二十号和月末最后一天这件事情,林萧还是要多多适应。
林萧边走边在脑海里回想上午时于夫子授课的知识点。让他感觉值得庆幸的一点是,于夫子并没有采取呆板的方法对自己教学,也没有要求自己每天摇头晃脑的重复读好多遍书。
相反,他并不看中这些,而是先打开书,给林萧进行讲解。其讲课风格也很合林萧的胃口,不仅活泼风趣,而且常常会旁征博引,并时常在其中夹杂着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己的一些经历与感悟,可谓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虽然仅仅是跟随着他学习了一个上午,林萧也感觉收获了许多,这也让他深刻的感受到,在古代有一个好的老师是多么的重要,这种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是单纯的读书、看书所不能给予和无法替代的。
想到这,林萧又开始惦记起另外一件与之有关的事情来。那就是他需要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将夫子课上讲解的内容整理出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他自信自己的记忆力还算不错,但是也怕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重要的内容自己会忘却。因而打算专门拿出一些课下的时间,将新学到的知识梳理出来,再每隔一段时间将笔记拿给夫子看,以供查漏补缺之用。
林萧边想边加快了脚步,打算从今儿就开始记笔记。
回到杏园,林萧微微的喘着气,这距离属实是不近,林萧吐槽道。
随后转念一想,有这走路的时间,自己还不如将其用来记笔记。毕竟时间过去的越久,知识点也就越模糊,这很不利于自己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既然如此,自己何不推迟回杏园的时间,放学后直接在育才苑用餐,之后接着回自己的书房根据记忆整理知识点。这样吃饭学习两不耽误,效率还能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中午不能和雅殊一起吃饭了。但想到雅殊也并不是每天中午都回去用饭,林萧心理负担就小了许多。
大不了晚上多陪雅殊一会儿,她应该就不会生气了,林萧没良心的想到。
回到杏园后,林萧得知雅殊还没回来,于是就先去书房寻找可以记笔记的本子去了,除此之外,他还想找一些几支硬笔,带到幽兰轩内,供今后记笔记用。
之前说过,时间越久,记忆越模糊,因而记笔记这件事追求的是速度。
而用毛笔写字,现在对林萧来说有些困难。即使磕磕绊绊的写了出来,时间也会耗费许久,因而为了效率着想,林萧打算先用硬笔和简笔字来快速的记录,之后慢慢的再用毛笔和繁体字誊抄一遍,这样既可以记的准确,又能在途中练习书法,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找了四五个厚厚的线装空白本和几支竹炭硬笔后,林萧顺手将它们用布包装好,放到软塌上,打算明天带到育才苑。
接着他又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新的笔记本,放到书桌上,左手按住本子页,右手执笔,边回想今儿学的内容边开始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