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风人问有何凭,
法术俱无总不能。
每日作为只此是,
上头喫饭下头登。
这是王重阳在宁海乞化时做的一首诗,虽然表面貌似嘻戏,但是内里却大有文章。看来,质疑他能耐的大有人在,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王重阳仅凭说教而没有真实本领的话,显然是不能服众的。
闲话少说,书接上回。话说,王重阳使一招“手挥琵琶”,运用内功,将自燃的符咒甩出,点燃了大堂两边的两盏大型油灯,登时,大堂内一片明亮。
这一手法,立时让众人惊叹不已,麻真人看了更是心惊。原来,这麻真人也是道门中人,对于道术的各种法门也是样样精通。其实,符咒无火自燃也并不神秘,无非是朱砂配以易燃的药石粉而已。但是,随手一甩,便能将这轻薄的符咒如同箭矢般掷出,这却需要高深的内力修为了。如果,一个人全力将一块小石头扔出很远,这是正常人的体能所为。但是,如果将一张轻而薄的符纸掷出同样距离的话,那内力的修为必须要超出正常体能的数倍才能做到,至少要有几十年的内功修为才能使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麻真人不由脱口赞道:“好!王教主深藏不露,果然是大家风范!”于保正和僧净大师本来以为,王重阳只不过是个普通道士,自谦之词也只不过随口说说而已,并没有多大的本事。二人也都是武术名家,一见王重阳露了这一手,立时吃了一惊,对王重阳也刮目相看了。
王重阳微微一笑,谦虚道:“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王真人过谦了,你这一手飞符点灯用的不错啊!”一位客座上的老年道人,也不由拍掌赞道,“王真人出手不俗,敢问师承何方高人门下?”
王重阳闪目观瞧,见说话的老道年约八旬左右,身高六尺有余,头戴黑色道冠,身穿青色道袍,脚下白袜云鞋,看身形有些微胖,面色红润,长眉朗目,颌下三绺花白胡须,飘洒前胸,一派仙风道骨。。
麻真人赶紧引见道:“这位是陕府鸡足山的‘紫贤真人’薛道长,乃是金丹悟真派紫阳真人的谪传。两派一是悟真,一是全真,道法同源,教议相通,应该多亲多近!”
王重阳闻言不由心头一震,心里亦是又惊又喜。原来,他的传艺恩师元妙先生,在“五篇灵文”中,对于本派的由来和发展早就有所概述:元妙先生俗家姓林,原名灵噩,字通叟,乃温州人氏。少时,曾为诗人苏东坡的书童,后来,机缘偶获一部道家奇书“道家灵文五篇”,于是遂改名灵素,弃俗出家为道,云游天下。最后,在蜀中遇到一位自称名叫赵升的道人,拜其门下数年,并授得《五雷玉书》一部。其实,《五雷玉书》共上、下两部,赵升道人授林灵素的仅是下部,书中俱是符咒灵文和道家的一些幻化之术;上部早已授于他的大弟子紫阳真人张伯端,书中主要是“五雷霹雳掌”和炼气养丹之法。故此,林灵素多以幻化之术示人,被宋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世人不知其中原委,故传言林灵素善施妖术,迷或众人,并视其为邪门异教之流。后来,宋徽宗见林灵素引起众怨,又恰好得罪太子,于是贬其返乡,不再重用。故此,林灵素亦看破世俗,荒称身死,隐居终南山。而张伯端则凭借上部《五雷玉书》开宗立派,自创南宗悟真一派,成为一代宗师。为此,林灵素引以为怀,苦寻多年,终于找到了王重阳,于是倾囊相授,并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开宗立派,传承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