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医生抬眼看沈之微,看到她眼底闪过一丝严厉,忙道:
“是。”
她便和病人解释起来,“阴虚火旺就是……就是体内的虚火上来了。”
病人还是一脸疑惑。
“这个阴虚的火从哪里来的?”沈之微代病人问。
语气不轻不重,却足以震慑他人。
谢医生迟疑了会,答道:“这个火就是体内的火气。”
答的牛头不对马嘴,就连跟随沈之微前来的那几个中医科出身的卫生部干部也皱起眉头。
沈之微再问谢医生:“你何以判断病人是阴虚火旺的?”
“不是实火就是虚火嘛。”谢医生心虚辩解道。
沈之微沉声:“你原来在哪里上班的?”
“在密云卫生院。”谢医生鼓强调似的补充道:“沈副局长,我以前是中医药大学毕业的。”
“我看你给病人看病没有把脉,望闻问切只做了一点,连病人病因也解释不清,你何以保证辩证正确,没有开药方?”
“你这样的看病水平,以后不要随便报自己母校名字,免得有损校友和母校颜面。”
“辩证不清,开的药方不但效可能还会加重病人病情。”
谢医生听得脑袋发晕,一时不敢辩解。
沈之微冷声训斥完谢医生,对病人温和道:
“这位医生在医院上班,这是她的工作,就像你们在自己岗位上班一样,认真工作才对得起国家发的工资。”
“如果你们病人看病时有疑问尽管问,医生有责任解答,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不是在医院上班的每个医生都是医术精湛的医生,医生的医术水平需要时间历练和不断学习钻研才能提高。”
“就是名医也有看病的时候,所以,医生辩证时,病人若是觉得不妥,有质疑的权利,这样也能督促医生提高自身的治病水平。”
“是,谢谢沈副局长。”
病人把药方递给沈之微,“那你看这个方子是否能用。”
沈之微道:“你张嘴给我看看。”
病人张嘴,沈之微看着问谢医生,“你有没有学过舌诊?”
谢医生点头,“学过。”
沈之微又问:“这是什么舌苔?”
“这是……这舌苔看不出什么。”谢医生局促不安道。
沈之微不疾不徐说道:“这舌苔,舌尖红,舌根白,是上热下寒的舌苔。”
“如果是阴虚火旺舌苔,舌质更红,舌苔白少或者苔,或还有干裂。”
“是。”谢医生羞愧地涨红了脸。
她大概是把以前学的知识忘记了。
沈之微再训斥道:“即使舌苔辨认不清,还可以问诊把脉以辩识佐证,你都没有做,为什么?”
“我刚才忘记了。”
谢医生马上对病人道:“请坐,我再给你把把脉吧。”
病人坐下,伸出手来。
谢医生把脉过后,说道:
“脉沉,细,这也和阴虚病症相似。”
沈之微道:“脉沉细,判断病人气虚不足,病症在里,少阴病症。”
“你知道三阳三阴六经辩证吧?”
“学过。”谢医生心虚点头。
沈之微皱眉道:“这种基础理论学过,临证就不会用了吧?不然这么明显的症状也看不出来?是偷懒还是只会纸上谈兵?!”
谢医生羞愧得一脸通红,难以辩驳。
沈之微又道:“把你学过的问诊知识先用给我看。”
谢医生只能又问病人,“你除了喉咙不舒服,还有哪里不舒服?”
病人马上道:“我喉咙疼,但是脚冷,特别是脚心,穿着袜子和鞋子,脚心还是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