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目光聚焦过来。
当他们看到沈之微素描出人体构造图时,再次颠覆了对她原有的认识。
之前,他们觉得这个华夏中医是不懂西医知识的,只是用传统的认知在看病。
没想到,她竟然可以将人体构造图画得十分精确,还用英文标注了每个器官。
沈之微画完后,拿起这张图纸详细讲解。
“你们看,这个地方是露丝的病症所在,舌头,舌头下方是气管,往左是肺部,往下是心脏。”
“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是脉络相联的,血管、筋膜,如果你们看过解剖牛应该很清楚吧?”
众人点头,“是。”
沈之微继续说:“我们华夏中医学给病人看病,是把人体内部,特别是胸腹部的器官,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看成是一套合作的整体设备。”
“心脏是最重要的器官,有的人脑死亡了,但心脏还在跳动,生命体征还在,一旦心脏停止运行,人才真正死亡,这一点我国中医学的祖先在五千年前就研究透了。”
“我们最早的医学著作是《皇帝内经》,远古传说的神下凡到人间当皇帝,为了守护百姓的身体健康而编写的医书,在这本书里,他写了心为君主,认为心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是能量转换的总阀门。”
“我们中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吃喝下的食物和液体会在体内会自动分解、蒸发,最后,一部分变成脂肪,一部分无营养的排解出去,一部分变成液体——有型的血液,滋养着各个器官和骨骼、筋络、皮肤。”
“这些和西医也研究证实过,对不对?”
“是的。”记者们听得连连点头。
眼里的崇拜更甚。
原来华夏医术源远流长,而且比西医还早发展了几千年,是有非常系统的学术支撑。
绝不是巫医术。
“心脏循环地将血液传输到身体各个部位,靠的是什么?”沈之微提问他们?
互动才能带动现场气氛嘛。
“血管。”一个记者自信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
沈之微点头,“是血管,不过,你们认为血管像什么?”
问题一深入,就没人举手回答了。
沈之微顿了会,才笑着解释,“你们看这个心脏像不像水库阀门总开关?连接身体各处的血管就像细小的水龙头?”
“是,确实像,沈医生,你这个解释非常生动有趣。”记者们恍然大悟。
“好,如果水龙头是质量好的,阀门一开,水就自动流畅运输到各处。”话锋一转,“如果水龙头堵塞了,水流变少,或者干脆就流不动了,会怎么样?”
“爆炸'?”有人脱口而出。
大家笑了,“还没见血管爆炸的人。”
“那是还缺可燃物。”沈之微幽默添了句。
随即,正色问他们,“血管的血流不动了,是什么原因?”
“是血液太粘稠。”一个记者回答,“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吃太多了。”
“是血管壁变厚了。”另一个记者说。
沈之微问,“针对这种情况,你们A国医生通常的治疗办法是?”
“装支架,把血管壁扩张。”记者们不约而同道。
沈之微再问,“后续还要吃很多药控制高血脂吧?”
“是的,装了支架,需要终身服药,还有风险,我体内有两个支架。”一个老年记者无奈地说。
“嗯。”沈之微点头,又问他们,“如果水龙头堵了怎么疏通?”
“那就拿根疏通管,捅一捅,或者换个水龙头。”大家笑着回答。166小说
“不过血管太细,医学上没办法这样做。”
“还有一种疏通工具,不需要拿管子疏通。”沈之微又在纸上画了个搋子。
“这个工具,你们认识吧?”
“认识,这不就是我们家里疏通马桶的工具?”一个记者抢先回答。
“好,谁和我解释一下这个工具的工作原理。”沈之微笑着问他们。
这别开生面的互动采访,非常有趣。
记者们踊跃抢答。
安娜举手说:“我只要把这个工具放在堵塞的地方,棍子向下一用力挤压,内部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气压,气压会把管道里淤堵的东西清理出去。”
沈之微点头,“好,现在基本道理你们都懂了,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大家立即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听讲。
“我们的中医学,发现人体内也存在气压,是食物和液体在体内分化出来的另一种看不见的物资,我们称为气息,你们就把它想象成气压吧,华夏中医学认为,心脏向脑部和身体四肢供血,全凭这些气压带动血液流动。”
“这股气压的传输路径就在血管边上,表皮肤下,只要气压通畅,体内血液就能正常循环,新陈代谢。”
“你们相信吗?”
记者们一脸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