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琪进了厨房,看到饭桌上排得满满当当的菜肴,愣了愣。
“微微,这些菜都是你和小征做的?”
吴倩和叶娟更是惊讶。
这么多菜简直就是酒宴的规格。
还都是肉菜,看着就让人觉得好饿。
他们虽然回京工作后是干部家庭,两夫妻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有一百多,但也是限量发肉票,每个月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
沈之微笑着说:“难得今天有空,让你们也尝尝我和萧征的厨艺。”
“单位奖励了不少肉票和副食品票,萧爷爷奶奶和大院里的长辈们也送不少,我们都用来买菜了,吃不完的,你们打包回去。”
这么一解释,长辈们也心安不少,不然真不好意思这么奢侈吃一回。
沈之微也不给她们再思考的机会,马上分配任务。
“现在就差下饺子了,妈,你帮我添灶火,一会儿水开了我得下饺子,我这还有十几个没包完呢。”
“伯母、婶婶,麻烦你们帮我把这些做好的菜端上桌。”
“哎,好的。”
沈之微这么一安排,长辈们也不会尴尬闲站着,都忙活起来。
有的端菜,有的拿碗筷,忙得欢心热闹。
杨琪往灶台添了几块蜂窝煤,又回院子里把她们带来的食材拎进厨房。
“微微,这些是你伯母、小婶带来的菜。”
沈之微甜甜道谢:“谢谢伯母、小婶。”
两位长辈有些歉意道:“我们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送的,这些都是在副食品店买的。”
她们两人又各自从口袋里取出一块手表递给沈之微。
“微微,我和你婶子各买了一块手表,送给你和萧征,你们结婚的时候我们没参加,这份贺礼现在补上。”
一块男士手表,一块女士手表。
是崭新的梅花牌机械手表,瑞士进口的牌子,这个年代很时髦。
价格要两三百一块。
防水、防震、做工精良。
沈之微忙推回,“伯母、婶婶,我和萧征结婚都收了好几块手表,戴不过来呢,这两只你们自己收着吧,或者等大哥结婚送给他。”
堂哥苏建19岁,虽然目前在部队,估计过两年也会结婚。
沈之微喊堂哥、堂弟略去前面的堂字,显得更为亲近。
反正各家目前就一个孩子,她准备以后也把他们当亲兄弟一样相处。
“苏建他才参军,要找对象也得过两三年,说不定到时候又出新款式手表了。”
“微微,这手表你收着吧,要不是你为国家做了那么大贡献,我们还没那么快回城。”
伯母和婶婶坚持要把手表送给沈之微,既祝贺她结婚也是感谢她让家人回京工作。
如此,沈之微只好收下,“谢谢伯母、婶婶。”
礼尚往来,沈之微记下人情,准备等大哥结婚的时候再送更贵重的礼物还回去。
杨琪又特意把街坊邻居送的菜拿给沈之微看。
“微微,这些菜是我们从胡同进来时街坊邻居们送的自种菜,她们说你是国家英雄,整条胡同的骄傲,这点纯朴的心意难以拒绝,我就帮你代收下了。”
“好啊,没想到他们这么热情。”沈之微笑着说:“一会我给他们回点擂茶和糕点、瓜子。”
话音才落,就有人进院子,高声问:“沈医生,你在家吗?”
听声音,是街道办事处的刘主任。
“刘主任,我在家呢。”沈之微立刻洗手迎出去,转头吩咐道:“妈,有人找我,你帮我下饺子,我去看看。”
“好的,你去忙吧。”杨琪应下后就接管了厨房。
沈之微到了前院,看见刘主任带着街道办的两个干事拎着几兜礼物站大门口。
今日不同往昔,刘主任越发觉得这沈医生家的门槛有点高,不敢轻易迈进来。
“刘主任,快请进来坐。”
“哎,好的,难得你们今天在家,我代表接待办过来慰问两位为国争光的英雄。”刘主任寒暄着迈进门槛,看见花厅里坐着的几个客人,有些拘谨。
“沈医生,你家里来了客人啊?”
“是的,我家的长辈。”沈之微招呼她们,“刘主任、林干事、张干事,你也到花厅喝口茶吧。”
刘主任忙摆手,“沈医生,你有客人,我们就不多打搅了,这些是街道办的慰问品,你和萧征同志在国外为国争光,也是我们街道的骄傲,我们也是按照工作规定过来慰问,请务必收下。”
她们放下东西就要走。
沈之微忙道:“刘主任,稍等一下,请帮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