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妈妈败北,愤怒地挂了电话,付霜立刻打给妹妹付霜,告诉她“咱妈向你诉苦要钱的话不要给,我到最后会给的,只是要拖一拖,不能让她觉得太容易。”
付霜答应了她,并跟她讲了讲家里的近况:父母身体都很好,父亲还在表姐家开的小工厂干活,母亲依然是白天出去打麻将,晚上去跳广场舞,夜里看电视剧,早上睡到日上三竿,等父亲给她做好早午饭,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付雨父亲是有名的宠媳妇,年轻时就不放心自己的漂亮媳妇去工作,年纪大了也不放心半老徐娘的媳妇一个人去跳舞,时刻紧盯着,两个人每天都打扮的光鲜亮丽出现在人前,丝毫没有缺钱的样子,让付雨完全不要担心,如果母亲找她哭穷,十有八九都是装的。
当然付霜没有她那么刻薄,后面的是付雨根据付霜的描述自己加的。
付爹这个人一辈子没什么本事,肩不能提手不能挑,小时候学习倒是挺好,但那时候上学条件艰苦,付爹读中学的时候生了场大病,险些没命,祖父母便再也不忍唯一的儿子去吃苦,便辍学了。
尽管一事无成,但付爹也是别人眼中有福气的人了。
作为独子不仅爹妈宠着,上面还有个长姐,也就是他们姐弟三个的姑姑,姑姑比爸爸大了将近十岁,当年考上了师范学校,和姑父一起都在县里的初中当老师,姑姑工作后,便从日渐年迈的父母手中,接过了宠爱弟弟的重担。
那个年代家家都很穷,姑姑和姑父双职工,算是比较宽裕的,她几乎倾尽所有帮付爹娶到了他满意的媳妇,也就是付妈,付妈是十里八村的一朵花,美貌远近闻名。
付爹胸无大志,但对老婆是一等一的好,从此姑姑便要连弟媳妇一起宠着。
等到姐弟三个出生,尤其是弟弟付耀华出生以后,隔三差五就被打扮整齐了往姑姑家走亲戚,一般都能连吃带拿收获一堆东西,弟弟兜儿里还会被塞钞票,要是赶上哪个孩子升学,姑姑更是会包个大大的红包。
等姑姑退休,表姐长大了,在县城附近的镇子上开了个皮鞋加工厂,从小被当妈的耳提面命必须要照顾唯一的舅舅,便请了付爹过去帮忙管账。好在付爹一辈子顺风顺水没吃过苦,人老实平和,算数方面也不糊涂,没出过什么大差错,一管就是许多年。
这几年实体生意不好做,表姐的皮鞋厂也摇摇欲坠,但付爹完全不担心,因为他女儿长大了,还那么出息,整个大家族第一个考进首都的呢,还是状元!人若是有福气,一辈子都会顺顺利利,当时他生了老大是个女儿,盛夏的午后正下着大雨,家人的心情也像下雨一样,直接取名叫付雨;生老二在秋天,还是闺女,心里哇凉哇凉的都要结霜了,就叫付霜;只有老三生在春暖花开的晴天,阳光灿烂洒满大地照耀中华,就叫付耀华!这才是他们老付家的希望,老付家的根啊!至此为止,他和媳妇才算是完成了此生最重要的任务,从此不管是姐姐还是外甥女还是两个女儿的供养和照顾,他都接受的心安理得。等到儿子将来生了孙子,两个女儿也一样得尽量帮衬着,没有男人,女人能成什么事儿?她们在外面蹦的再欢再能耐,绳子也在他和儿子的手上拽着,要钱得给钱,要物得给物,没有他们,女人们就像浮萍一样,是没有根的!
就像这次,其实儿子带女朋友出游的钱他们老两口还是有的,但要的是大女儿一个态度,这个女儿不好管,有本事,人也刚强,说一句能怼回来十句,人冷漠无情,对弟弟并不像二女儿那样是发自内心的爱护。但这有什么关系,有他们老两口在,就能掐着她的七寸,毕竟生她养她,她不敢不管他们,他们和儿子是一体的,管他们就是管儿子,等到将来管成了习惯,也就一直管下去了。
养女儿是做什么用的,就是将来帮扶弟弟的,当年连续生两个女儿多少人劝他送人,他都没舍得,一来毕竟是自己骨肉,二来两个女儿相貌都好,付爹作为一个经常读书看报的人,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更深刻一些:长得好看的女孩,一般都有机会嫁得比娘家好,等两个姐姐都嫁个好人家,他儿子还用发愁吗?
事实证明了他的英明,养大两个女儿花费并不多,给口吃的,捡点亲戚们的旧衣服就长大了,上学学费也没多少,再说还有姑姑帮扶。
果然,等到女儿们长大,二女儿出嫁换了二十万彩礼,解决了儿子的学费。大女儿不听话,腿长跑的远,至今也没能嫁出去,可她自己能挣钱,每月都付赡养费,这个是细水长流的活钱,把他们老两口和儿子的日常花销都包了,还能攒下些来,等到将来儿子娶媳妇买房子,两个姐姐还是都要出钱的,尤其是大女儿,那丫头人狠有心计,每个月挣的钱未必是她口里的数,得想个办法掏掏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