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桑行双双捧着传讯筒,贴在胸前,一副已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模样。
不知这宋乘衣是何等人,是沽名钓誉吸引人的注意,还是有真材实料。
破天荒的,郁子期对宋乘衣产生了一丝好奇。
郁子期刚点开首页上的一则热帖,还没来得及打开看,便听到如意堂内是谁先喊了一句‘大师姐来了’。
刹那间,人群迅速散开来,各找各的位置坐下,没有位置坐下的人就整齐划一地排排站着。
原本热闹的场面迅速变得安静起来。
效果之快,实属令人震惊。
受这股气氛影响,桑枝、桑行两人也赶忙坐在座位上。
郁子期的眼眸随着众人的视线,一同朝门的方向望去。
清瘦挺直的女人步入门内。
她常年穿着同样的装束,黑衣红底,眼神淡漠,背上负着一把被黑布包裹的长剑。
她所到之地,所有人都自动分成两行,如同摩西分海,形成一条道路,让她走过去。
直到宋乘衣走过,郁子期才看到其身后跟着一个瑟缩的少女。
少女长长的兔耳紧绷地低着,头也几乎要埋在胸前,看不清脸,一步不离地跟着宋乘衣,显得局促慌张。
“她怎么也来了?”
“你知道她是谁?”
“据说是玉慈剑尊新收的弟子,半妖之躯,看上去实力不强,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被尊者看中。”
“不仅实力不强,胆子也很小的样子,怎么是个剑修的样子……”
众弟子小小的窃窃私语,却能传到苏梦妩的耳中。
她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很差劲,但被人赤裸裸地点出来,还是会觉得羞耻,耳朵变得赤红,脸火辣辣地,几乎想要变成一只蚂蚁缩在宋乘衣身上。
这条路在苏梦妩的眼中显得格外漫长,但好在很快就到头了。
在所有人的注视目光中,宋乘衣平静地走到堂上,随后坐在摆放在正中间的唯一一把椅上。
目光灼灼聚集在她身上,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想法,但她表情沉静,不以为意,仿佛已经受过无数次众人的注视,已然习以为常。
苏梦妩悄悄转眸,看到一个三人座位还有空地,便像找到救命稻草一般跑过去坐下。
郁子期看着那瑟缩少女坐在自己身边,很明显此刻她感觉到放松些了,抬起头,朝着他们三人望了一眼,羞怯地打了招呼。
少女的容貌长的极好,皮肤似雪堆砌而成,鼻尖通红,耳朵尖也赤红,皮肤白皙通透,看着很纯情,但她的眼又是很漂亮的扇形,弧度流畅,尾部轻微上挑,一颦一笑都带着勾人心魄的味道。
她的身上也带着很特别馥郁的花香,让人想到开的娇艳的桃花,若是离得近,便长久不散地洒衣间。
纯情与妩媚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即使是在美人如云的修真界,少女的长相也算的上一等。
郁子期欣赏了一下美人如花后,便移开目光,再次看向坐在堂上的宋乘衣。
宋乘衣和这少女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如果说少女是春雨中含苞待放的白花,那宋乘衣就是未曾出鞘却已锋芒毕露的利刃。
不得不说,此时郁子期对宋乘衣的好奇更深,他挑了挑眉。
郁子期本来以为别人喊宋乘衣来了,是她来此处上课。
但未曾料想到,宋乘衣居然直接坐在了授课椅上。
难道这次授课的师者便是宋乘衣?
他的视线环顾四周,除了昆仑的弟子表情淡定外,其他来参加听课的外派弟子,与他有相同困惑的不在少数。
郁子期之所以来参加这个实战课,主要是因为这门课非常的热门,挑选的人非常多。
他以为师者是位很厉害的剑门大师,因而便怀着期待之心来参加。
想着或许可以得到其指点一二,又或者能看看昆仑外门弟子们的整体水平。
堂堂一个昆仑山,居然用宋乘衣来教导外门弟子,究竟是对外门弟子并不看重,还是对宋乘衣的能力看的太重。
郁子期低头,看着刚打开的一个首页帖子——‘初入昆仑的外派者必点,教你如何一秒在昆仑如鱼得水!’
楼主:想要在昆仑山混的如鱼得水,各位请记一条铁律——
论坛中凡与宋乘衣有关的赌注,不管看上去是多么的结局已定,请各位务必、务必选宋乘衣赢。
以上是楼主压箱底的血泪,我倾囊相授给大家了。
短短一句话引起了广泛的谈论与共鸣。
1L:楼主为何爱的这么深沉,发生什么事了~~(手动滑稽)
2L:。。。楼主的钱财还好吗?
3L:原来大家都压的别人吗?我可是坚定的宋乘衣党(杀人诛心)
4L:大家都没有同情心吗?楼主真惨,好在我对半压的,庆幸(火上浇油)
……
郁子期一目十行,看的速度非常之快,迅速地翻了翻,很快就翻到了底部。
这帖子前面发言是插科打诨,但后面众人不断谈论发生的事,让郁子期也了解了一些情况。
瀛洲岛距离昆仑仙山远,因而路上花费的时间多,来的迟,错过了很多精彩部分。
前段时间,宋乘衣关押蓬莱少主晏乐峙引起昆仑和蓬莱两大仙山的轰动。
当时大部分道友们在猜测宋乘衣会落得什么下场。
到底是像以往一样安然度过猜测魔魇正确。还是会被蓬莱掌门兴师问罪。
然而一连过去几天,一点消息也没有透露出来。
蓬莱弟子们的口声非常紧,一问三不知。
不仅不见晏乐峙在人前出现,也不见大师姐宋乘衣出现,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也吊人胃口,因而很多道友们都在不断猜测,热度攀高。
直到最近有消息传出,飞尘长老修行出了茬子,暂时将无法为外门弟子授课,拜托了玉慈尊者弟子宋乘衣前来代课。
外门弟子们大都实力较低,宋乘衣代课也属实是大材小用了。
本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然而却在风口浪尖上引起了抢课浪潮。
阴差阳错,不知情的郁子期他们意外来到了这门课上。
既来之则安之,郁子期起了几分兴致。
不仅是郁子期,那些外来的、参加试剑会的各门各派弟子们,也都想见识这传说中的宋乘衣守剑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