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围了一圈附近的邻居,都是听闻陆家二儿媳挣了稿费的事情,纷纷过来看热闹。
要知道,在这个贫苦落后的农村,还真没出过靠写文章赚稿费的人。
姜悦是第一个。
她还不是知青,而是自己大队本地的人。
这是值得可喜可贺,值得本地人骄傲的事情。
可只有姜悦自己知道,自己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
小军一脸与有荣焉道:“娘,赶紧回家教我们写字吧,我现在浑身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姜悦嘴角一抽。
以前没发现,原来你这么爱读书啊……
大军毫不客气地拆台:“平时教你写个一二三,都像把你放在火上烤一样,你说这话,不臊得慌吗?”
小军一脸疑惑:“咦?那是我吗?”
大顺:“大军,我怀疑你在说我。”
大军:“……”www.
姜悦有些忍俊不禁。
不过,既然儿子现在已经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姜悦就赶紧领着孩子回家写字去,大顺哥几个纷纷回家拿纸和笔,跟着去了。
郭银枝脸上笑盈盈的,“这读书原来这么有用啊!”
看来送大儿子去读书这么费钱的事情,是正确的。
搞不好儿子以后也能轻松赚钱养家糊口,她也能跟着享福了。
而关于姜悦领到“巨额”稿费的事情,大家依旧在热烈讨论着。
金花婶说:“要不都说,读书吃香哩!”
有人跟着道:“陆婶啊,别怪我说话直,姜悦可是你三个儿媳里最不一样的。”
郭银枝也不怕被比下去,“那可是正儿八经高中毕业的读书人,能跟我们这些大字不识的睁眼瞎一样才怪哩。”
“读书人真是不一样啊,说话也是细声细气的,就没见过她跟陆震急过眼吧……”
陆母被人夸得飘飘然,连带着精气神也好了起来,坐在板凳上笑着点头,“小两口结婚到现在,一直都挺好的,平时大军小军淘气,我这儿媳妇也不打人也不骂人,都是好好教育的……”
“难怪大军小军这么乖哟!”
“曹婆子,你媳妇儿不是知青吗?怎么没见投稿赚钱咧?”
那来看热闹的曹婆子一听,顿时撇嘴走掉了。
陆老太得意洋洋。
有妇女压低声音对陆母说:“我寻思着,当初老神仙是不是看错了,我瞧着你们老二家媳妇儿的肚子倒是个有福气的……”
怀了灾星的人,哪有日子越过越好的道理。
现在陆震很快能把欠款还了,日子也能慢慢走上正轨,就凭陆震当初一个人把陆家顶起来的能力,还帮着兄弟娶媳妇儿,这分家后,可不就是越过越好吗?
陆母的表情也忍不住僵了僵。
这个问题,她不是没想过。
于是她的目光也忍不住飘向了郝丽菊的肚子。
难道真是那个老神仙老眼昏花,看错了?
郝丽菊听到了那些人的话,也看到了婆婆眼里的质疑,一时深受打击,脸色灰败,已经不想说话了,默默回房睡觉。
好气!
郭银枝跟着笑道:“咱们现在是新社会,不搞那些不三不四的一套,要相信科学。”
大队里现在都是这么宣传的,她是有样学样,平时没少拿这些官话怼郝丽菊。
周春娥过来说:“对,咱要相信科学,可不能搞乱七八糟的一套,大队里要罚的。”
大家见妇女主任来,纷纷表示一定要支持大队的思想工作,坚决抵制封建迷信。
陆老太讪讪然应着。
她可没忘了自己当时是头号的典型分子。
姜悦回去之后把主编寄来的信件仔细看了看,开篇内容首先是肯定了她的优质内容,鼓励她多多创作,让她相信国家,相信未来,稿费方面的待遇以后只会更好……m.
整篇信件的内容多是肯定鼓励之语,姜悦是大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走创作的路。
她现在只盼着陆震能早点回来,她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他一定会为她高兴。
可能是受到稿费的鼓舞,陆家几个娃学写字都格外认真,斗志昂扬的,仿佛明天就能自己写稿子挣钱了。
姜悦在耐心教孩子们写字,而她赚稿费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大队,有人嫉妒,自然也有羡慕,陆续有不少人来去找姜悦了解情况。
人家问什么,姜悦便耐心回答什么,并没有因为挣了稿费就飘飘然。
但大家伙儿羡慕也是真羡慕。
要是自己在家也能一投稿就挣这么多稿费,那梦里嘴角都能笑裂喽。
但真要说吃这碗饭的,那可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一些本大队的知青甚至跑来询问姜悦的写作技巧。
他们是从城里下乡的知青,有初中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其中一些文艺爱好者也跟出版社杂志社投过稿子,但大部分没有回音。
有些即使被采用,也是寄回些稿纸样刊什么的,没有得到什么稿费。
姜悦便把自己努力了很久才有的好消息跟他们分享分享,知青们受了鼓舞,打算跟着姜悦在她赚稿费的这家杂志社投一投稿。
当大家七嘴八舌待了一阵子,陆续离开。
然而有两个女知青特意等到大家问完离开,她们一直没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