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林是太子妃的陪嫁侍卫;丁满坛是司马良娣身边的小宫娥。
那晚丢失的宫娥、内侍有好几个,都被列入下落不明,生死不知之中,后来亦是逐一寻查,直到苏林在北疆战亡几年后即去年冬天时,大周与北辽大战在即。
一个老兵寻到苏将军,说有要事禀报,他是担心自己死了,法替苏林照顾妻儿,只得寻到苏将军。“将军,几年前战死的苏林,曾与我提过一件往事,他说天华三十八年,京城六王夺嫡之变,他从秦王府护着一个抱有周岁女童的宫娥逃离京城。他留下遗言:若他战死,请我将一封信寄到燕国公府,我当时照做了。”
燕国公心下一惊,此人说的周岁女童,不会是太子妃之女宇文晴?“他还说了什么?”
“他还说,女童是燕国公府与皇家的血脉,他说,若是在我战死前,你们苏家都未去接女童,便让我来寻你们。”
此人也只知道,苏林提到当年京城兵乱,他护着一个抱着女童的宫娥逃出京城,一路上都有人神秘人追杀,后来一直逃到丁姓宫娥的家乡蜀地绵州。
老兵没有说绵州具体地方,只提到苏林、丁满坛的名讳。他听苏林说,到了绵州后,二人伪装成夫妻,女童则成为他们的女儿,后来日久生情,做了真夫妻。待苏林从军入伍时,妻子丁氏已替他生下一个儿子。
这位老兵并没有战死,而是得燕国公恩赏,允他回家与妻儿团聚,他自是千恩万谢。
只是,他与苏林相交,也是因为苏林的武功不。苏林不藏私,还教了他武功,苏林死得太早。
苏家也是从这老兵里知晓了苏晴的下落,只知在绵州,这次东宫派出两位姑姑,苏家三公子同行寻人,在绵州各县官衙查名簿,怎么也没想到,苏林与丁满坛记录户籍的名字已经改了,差一点就过了机会。
如果不是苏晴到官衙告状,兰姑姑等人就会功而返。
苏晴听到此处,一脸狐疑:“我养父已战亡多年?”
“是,是那位陈州老兵说的,老兵知开春后,北辽与大周必有一场恶战,他担心自己会战死。故人临终之托,不能不完成,他来禀报也是想知道,苏林说的那个女童有没有被苏家接走。”
苏晴不解地道:“我养父出自燕国公府,他的遗书未寄入府中?”
兰姑姑微微摇头。
“养父战亡,为何我从未得到消息,照着规矩朝廷不是要发放抚恤金?”
兰姑姑亦觉奇怪,苏晴根本不知道苏林战亡的消息,在这之前,所有人都以为苏晴是苏林之女,唯一的解释是有人瞒下此事,领走了抚恤金。
绵州有人入军营,县尉手里有档案,州府衙门也会有登记,若是北疆战亡,必会由兵部转发文书报讯,还会拨付抚恤金给其家人。
苏晴觉得想不明白,苏林的信必是未到燕国公府的人手里。
苏林的战亡文书与抚恤金,也未到她手里。
苏晴倒吸一口寒气,“周知县到仁和县以前的过去六年,仁和县的事务多是把持在李县丞的手里,希望不是他动了手脚。”
兰姑姑道:“待到了绵州城,让苏三公子去州衙查一遍,战亡文书自来朝廷与兵部都是很看重的,先由军营上报,再由兵部转发、拨送银钱。”
苏晴因为心里有事,一路上有些心事重重。
她对苏林与丁满坛的记忆太模糊了,丁满坛好歹与丁足粮有几分相似,依稀还能记住她的眼神,可对苏林竟是一点也想不起来。只知道他是猎户,会拳腿工夫,他未离开家时,家里的日子过得不,至少养母不会为一日三餐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