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有事发生。
谢清雅苦笑,她真的帮不了她。
“大公主有何打算?”
“在还活着的时候,努力走得更高、更远,下场应该是我在挑战自己,成与败都在此一举。”
谢清雅道:“世人都说我三岁识字,六岁能诗,可大公主才是真正的天才,不仅会写文章,还能修改他人文章。”
“清雅,你心胸受限,想在见识上突破,就需跳出后宅女子的窠巢,跳不出来,你的文章想达到进士水平很难。”
说白了,就是思维与见识所限,即便读再多的书,不能了晓民间疾苦,写出来的文章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经不住推敲。
皇族子弟的文章她看过,唯宁王世子最佳,不像是单纯出自宁王世子之手,而是有人帮忙斧正过。
肃王世孙的文章一看便是真实水平。
广平王宇文显亦不是自己的文章,虽有自己的水平在里头,亦有他人修改、斧正的痕迹。
宇文晏的文章同样如此,发挥不出真实水平的文章,她就算点评,也法帮助他们。
反而是京城书院考入的三位举人,根基很扎实,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尤其是柳殊华而有实,论将来监考者是谁,都会看中柳殊的文章,进入前五不成问题。
二月十五日,崔太傅着苏晴迁入太学师舍,但凡师舍则是一人一座小院,这里更方便学习,请教先生也更方便。
师舍房屋成排,有一座正房,左右各有厢房,可携下人同住。
崔太傅、杨大学士、李大学士在这里都有自己的师舍,其他任教的先生所分的师舍有大有小,师舍拢共有十八套,其中二人为丙班先生,三人为乙班先生,另十三人俱为甲班学堂的先生。
当日,苏晴带着欢儿、喜儿、小李子迁入师舍。
她自此开始从藏书阁到师舍、请教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每过五日写一篇文章,与崔太傅借了大周以来历届会方式考题,每日开始疯狂的刷题,每每还会请崔太傅、杨大学士、李大学士代为阅卷、审题。
她的文章极佳,诗词好,一时间成了太学先生们竞相传看的佳作。
算学、经史、刑律则需继续加强,策论与文章相近,主要是抓重点破题,有崔太傅提供的历年会试、殿试考题,她阅读了当年两试中前三名的应考文章、诗词,几乎每两天做一套题,再请崔太傅、两位大学士点评。
看得多了,刷题之中很快进入三月份,这其间她再未去举人班一次,每日忙碌地刷题,每每做完一门,就令小李子送到崔太傅处,崔太傅会进行点评。
经史、刑律原是她的弱项,但刷题多了,再经崔太傅推荐几套书籍,她仿佛又回到应对举人考试时,每晚天亮起来,三更天方才歇下。
欢儿、喜儿少有在跟前服侍,多是去书僮学堂学习,好在两人在二月末的考题过关了,听说倒数六位书僮,除了继续学习、照顾主子外,有两人得打扫甲班学堂的恭房,有两人服侍清扫甲班学堂、学舍的卫生,还有两人则要负责照看甲班学堂的花木。
这日,苏晴正在看书,从半合的窗户处落下一只鸽子。
“灰灰!”她惊呼一声,伸出手掌,灰灰跳到掌心,“你怎么来了?”
苏晴用手轻抚着鸽子,脚环上有一个纸条,取下来,上头写着文字,是太上皇的笔迹,劝她注意休息,命数之事不可全信。
苏晴扳开点心,将里头的花生仁、核桃碎喂给灰灰吃,灰灰先吃了馅里的果仁碎,之后啄食起点心碎沫。